秦灭六国有哪些名将?为何秦末与项羽对峙的却是章邯,名将去哪了?

如题所述

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司马迁评价王翦

01.总述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罗列过秦朝的顶级名将。他们是: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蒙恬、辛胜、王离、章邯等。这些人中,王翦和王贲父子两,扫平三晋,攻破韩国和燕国的都城,又灭了楚国,算是功勋卓著了。而李信等人,也在消灭六国的战斗中立下过不世之功。

当然,这十位大将中,最有名的还是蒙恬。他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据《史记》记载,此人曾攻破齐国、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开发宁夏,属于秦朝第一功臣。但这些人最后的结局都不好。到了秦末与项羽对峙时,只剩下一个章邯。下面,咱就来聊聊这些名将。

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韩信评价章邯

02.秦灭六国时的那些名将都去哪儿了?

各位,由于篇幅原因,咱不可能将秦朝的所有名将都进行详细的介绍。咱只能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说一下。先说王翦。据《史记》记载,此人于公元前224年率60万秦军伐楚,杀项燕、俘虏楚王,一举灭了楚国。然后,他又南征百越,并因此而封为武成侯。但接下来他有哪些活动,司马迁就没有记载了。

王翦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吕不韦作乱期间,他负责保护秦王,并建议杀了吕不韦。自此,史书中再无他的记载,大概是寿终正寝了吧。与王翦一样,史书中没有记载结局的,还有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等人。另外一种,像蒙恬这样的,史书中倒是有记载,说他吞药自杀了。

章邯之为兵也,以攻则不足,以守则有余。周文常率百万之师搏于城下矣,章邯三击而三走之,卒杀周文。使其不遂纵以搏敌,而坐关固守为救败之师,关东之土虽已分裂,而全秦未溃也。

——何去非评价章邯

03.章邯为啥能笑到最后?

综上所述,秦朝的那些名将,在秦朝建立后,大部分都没有了下文,应该是被闲置,然后寿终正寝了。而剩下的一些,像蒙恬这样的,那就是在胡亥夺取皇帝宝座的过程中,被杀了。唯有章邯笑到了最后,因为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在秦始皇时代官职并不大,只是个上将军。到了胡亥手里时才任少府一职,在剿灭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中才算第一次隆重登上舞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2

秦王政在铲除嫪毐叛乱,解决相国吕不韦的职务之后,独掌大权,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开始了秦灭六国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差不多持续了十年时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才统一天下,在此期间,秦国名将辈出、将星灿烂。

那么秦统一天下的十年间有哪些名将呢?

有十大名将,分别是: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蒙恬、辛胜、王离等十人。

1、王翦

秦灭六国,王翦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名将,他在秦国的活动轨道大概是在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0的40年时间中,王翦最著名的战绩莫过于秦灭六国之战,王翦率军攻灭了六国中两个最强大的国家-赵国和楚国,打败了两个最强劲的对手-李牧和项燕。

王翦灭亡赵国时,遇到了赵国名将李牧,李牧的军事才能不亚于王翦,双方对峙了一年多,王翦仍然不能打败李牧,要知道当时秦国的国力完全是辗压赵国,但是有李牧在,王翦就是灭亡不了赵国,后来王翦利用反间计才迫使赵国换掉并杀死了李牧,然后几个月后,王翦就灭亡了赵国。

王翦另一个著名战役就是灭亡楚国,他向秦始皇要求用60万大军,用了一年时间,以消耗战消磨楚国的实力与斗志,最终打败了楚国名将项燕,灭亡了楚国,王翦灭赵和灭楚是秦灭六国中最难的两场战争,王翦灭楚后,还率军攻打了百越之地。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翦激流勇退,应该是告老还乡了,要知道他在秦国的活动时间都有40年,公元前221年时,王翦至少是60岁以上,他应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的几年中去世了。

2、王贲

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是秦灭六国中的第二大功臣,他的才能仅次于王翦,王翦灭楚时,王贲跟随参战,夺取了楚国十几座城池,王贲独自率军作为主将灭亡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国、齐国、燕国,同时还消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公子赵嘉。

王贲灭亡魏国,是利用挖渠引黄河之水淹没大梁城才灭亡魏国的,灭亡燕国是与李信一起参战的,灭亡齐国时,齐国几乎毫无抵抗之力,王贲最后出现在史书中的时间是公元前219年,这一年秦统一天下已经2年多了,当时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到琅邪,之后王贲不再出现在史书中。

如果王翦在秦统一天下时有60多岁,那王贲应该在40多岁到50岁左右,他应该在统一的秦朝政府还担任过官职,然后在任上去世或者跟他父亲王翦一样告老还乡,秦朝末年,王贲应该去世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离已经担当大任了。

3、李信

李信也是秦国名将,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早年多以副将身份跟随其他将领参战,李信参与了灭亡赵国的战争,率领一支军队参与攻打赵国,李信还参与了灭亡燕国,先是攻入了燕国都城,后来跟王贲一起灭亡了燕国。李信还跟王贲一起攻入了齐国。

李信最著名的战役应该是与王翦争战,王翦说灭楚要60万人,李信说只要20万就够了,最终秦始皇先让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李信攻楚是先胜后败,孤军深入攻入楚国鄢郢,准备与蒙恬会师,结果被楚将项燕尾随,李信被打个大入,被攻破两个军营,被楚军杀死七个都尉,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虽然攻楚失败,李信仍然算得上秦国名将,李信后来在史书中没有记载,李信攻楚失败,秦始皇也没处罚他,李信的年龄应该与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李信也差不多去世了,在秦末反秦起义中没有李信的记载。

4、杨端和

史书上关于杨端和的记载主要有两场战役,一是公元前238年,杨端和率军攻打魏国,夺取了衍氏。二是公元前236年,杨端和与王翦、桓齮一起攻打邺,夺取了九座城池,并且史书中关于杨端和参与的战役,没有战败的记载,算得上是秦国名将了。

5、桓齮

历史上关于桓齮和樊於期是不是同一个人是有争议,个人认为应该不是一个人,桓齮与王翦及杨端和曾经攻打邺,夺取九座城池,桓齮便驻守在邺地。公元前234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武城,打败并斩杀赵将扈辄,斩杀十万赵军,立下大功。

公元前233年,桓齮再次攻打赵国,这次赵国将领是李牧,桓齮被李牧打败,后来桓齮跟随王翦攻打赵国,再次遇到李牧,此战桓齮战败被李牧所杀。虽然战死沙场,但死在李牧手上,桓齮也算是名将了。

6、内史腾

内史是官员,腾是人名,这是一个叫腾的内史,姓氏不知道,内史相当于首都市长,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独自率军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灭亡了韩国,并将韩地设置为秦国的一个郡,这就是颍川郡,内史腾是第一个灭亡东方一国的将领,也是秦国名将。

7、羌瘣

羌瘣参与了灭亡赵国的战争,跟随王翦一起对赵国作战,独自率领一支秦军出井陉,攻打赵国,李牧被杀后,羌瘣与王翦共同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最终成功灭亡赵国,羌瘣也是秦国名将之一。

8、蒙恬

蒙恬参与灭亡楚国和齐国的战争,当时只是作为军中将领,并非主将,蒙恬与李信一起参与攻楚,但以失败告终,后来蒙恬与王贲一起参与攻齐,成功灭亡齐国,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蒙恬还受到秦始皇的命令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将匈奴从整个河套地区赶走,直到驱逐到七百里之外的蒙古高原上去,从此蒙恬作为边军主将,镇守北境。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联合李斯、胡亥一起篡改了诏书,拟一封假诏书逼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立即自杀了,但蒙恬申请复议,被下了监狱,后来还是被逼自杀,蒙恬的兄长蒙毅也一同被害,蒙恬、蒙毅与秦始皇死于同一年,都是公元前210年。

9、辛胜

辛胜是秦国名将,曾率军攻打燕国,后来留守中山,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女儿叫辛追,辛追后来嫁给了西汉长沙国相利苍,辛追就是1972年考古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主人。

10、王离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他的爷爷与父亲都是秦国著名将领,有这样的家庭出身,多少会影响到王离的成长,王离也许参与了秦灭六国的战争,但没有事迹,后来王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官职,成为秦国的将军,在秦末时期,成为蒙恬的副将,蒙恬被逼死后,王离接管了蒙恬的军队,成为三十万长城军团的主将。

秦末天下大乱时,王离率军平叛,但是战绩不佳,也许王离只是将三代,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在反秦战争中,王离败给了刘邦,后来又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并俘虏,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王翦早年杀死了项羽的爷爷项燕,项羽俘虏了王离,肯定会杀了他。

到了秦始皇去世的公元前210年时,秦国十大名将中,王翦、王贲、李信、杨端和、桓齮、内史腾、羌瘣、辛胜应该已经去世了,只有蒙恬与王离还活着,但蒙恬却没有死在反秦义军手中,被赵高、胡亥、李斯合谋害死,也就是十大名将只有一个王离在世,还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俘虏杀死。

秦国在统一天下后,还发动了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的战争,北击匈奴主要是蒙恬、王离参与的,南征百越主要是屠睢、任嚣、赵佗等将领,屠睢征百超有五十万大军,兵分九路,这里面肯定有相当多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这批人都留在了百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没有参与中原的战乱,赵佗后来还建立了南越国。

参与中原战乱的主要是蒙恬与王离的长城军团,再加上临时拼凑起来的以章邯为首的囚徒军团,章邯在当时只是九卿之一的少府,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财政总管,但是章邯却表现出超常的军事能力,打败了陈胜,杀死了项梁,在巨鹿之战时,章邯的囚徒军团与王离的长城军团联合起来,对抗整个天下的反秦义军,但是一战被项羽为首的反秦义军打残。

为什么秦末秦朝没有名将了?

1、秦国及秦朝都是军功爵位制,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和升官机会,军功得有战争,秦统一天下后,只有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两战,不像战国末年,是不停地战争,所以军功很少,没法提拔将领,都是老一辈的将领,但这一批老一辈的将领在秦统一天下后,都已经老了,又经过秦朝的15年时间,大多凋零去世了,所以就没有名将了

2、南征百越耗费了秦朝50万以上的兵力,这批军队都是有实战经验的,但都留在了百越之地,大大消耗了秦军的实力,也带了不少将领,导致中原缺少将领了,其实军队中最重要的就是基层将官,秦朝百万军队一半都留在百越,这个损失是很大的。

3、秦始皇去世后,秦朝上层统治阶层陷入了内斗与残酷地清洗,蒙恬、蒙毅、冯劫、冯去疾、李斯、扶苏以及秦始皇所有子女都被杀害,这其中也杀了不少将领,导致将领严重缺少,等到秦末天下大乱时,赵高乱政,蒙蔽秦二世胡亥,打击异己,又打击了一批人,反复斗争之下,能够带兵打仗的将领就没人了,只有章邯这样的文官上战场了。

第2个回答  2021-06-13

秦灭六国时有很多名将,比如王翦、王贲父子,比如蒙恬、蒙毅兄弟等等,而秦末与项羽对决的却是章邯,只因秦朝开国名将大多已经不在。

秦灭六国时的名将。

秦灭六国时名将辈出,比如战国四大名将王翦,参与了灭赵、灭楚、灭燕的战争,他的儿子王贲则参与了灭赵(赵国残余势力代王嘉)、灭燕(逃往辽东的燕国残余势力)、灭魏、灭齐的战争;灭韩的战争则由内史腾指挥,曾在灭楚之战中战败的李信则参与了灭燕的战争。

除此之外,还有参加灭赵的杨端和,参加灭楚之战、逐匈奴七百余里的名将蒙恬,蒙恬父亲蒙武则随王翦参加了灭楚之战等。

秦亡时“消失”的名将。

在秦朝末年战乱四起时,蒙武已经在公元前219年前后去世,蒙恬和蒙毅也在公元前210年分别被秦二世逼迫自杀和囚杀。

王翦生卒年不详,但在秦国灭楚时王翦已经是老将,秦朝战乱四起时王翦很可能亡故,他的儿子王贲最后出现在史料上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之后并无记载,很可能去世。

而其他的比较逊色的将领李信等,生卒年同样不详,很可能已经死去,参加灭韩的将领内史腾,连姓氏都没有详细记载,可见并不是特别有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损失并不是特别大,但在攻取百越时却损兵折将,可见攻取百越更难,而当时秦始皇攻取百越的主要将领分别是屠睢、任嚣、赵佗等,这些将领并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名将,可见当时很多名将已经去世,而蒙恬军团则在北方与匈奴作战,秦始皇已经没有多少名将可用,不得不启用新的将领担任攻取百越的主帅。

所以,在秦朝末年战乱四起时,当年随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名将大多已经不在,秦二世不得不启用章邯等原本没有太大名气的人担任主帅。

名将缺失的原因。

秦国奖励耕战,在秦的历史上名将辈出,为何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不再有名将?

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秦统一后,不再有大量的战争锻造将领,有潜力为大将的人不被发现;另一方面,秦统一六国后,山东六国的人才已经纳入大秦帝国,他们或者入仕秦,或者成为怀念旧国不肯为朝廷卖命的人(比如项羽等)。如果能得到足够的战争历练,名将也会出现。

比如,秦朝任用章邯为平叛主帅,而名不见经传的章邯并不是无能之将,他率领秦军打败势头正盛的张楚政权周文大军,击杀楚军项梁,围攻复国不久的赵军势力,可见,章邯也并非泛泛之辈,如果不是遇到了项羽,如果不是秦朝行将就木,如果不是后世学者凸显项羽,章邯就是实实在在的名将。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史记》,《中国通史》。

第3个回答  2021-06-05

秦灭六国时的主要名将有王翦王贲、李信、桓齮、蒙恬、蒙毅,但他们中有的死在灭六国的战役当中,有的在秦朝朝统一六国之后选择归隐,至于剩下的则在秦始皇去世后不幸被害。

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

历史上关于王翦的出生并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是频阳东乡人,早年一直随侍在秦王身边,深得秦王嬴政的宠幸。在秦国攻打赵国都城、燕国都城以及楚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之后又南征百越并取得取得胜利,最终因为功勋卓著晋封武成侯。等到秦王统一六国之后,王翦并没有选择继续辅佐嬴政,反而辞官归隐了,之后就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

王贲王翦的儿子,在秦王嬴政派兵攻打楚国的时候,才派王贲率军前往。自幼熟读兵书并在父亲教导跟熏陶下的王贲,才上战场的时候表现一点也不逊色,直接率军打败楚军并顺利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在灭楚的过程中同样起了不小的作用。之后基本接替父亲王翦的职务,率军先后灭掉魏国、燕国以及齐国。等到秦王统一六国后,因功受封为通武侯。在秦始皇东巡的时候,王贲还一直在随行之中,只不过当嬴政不幸去世后,再也没有关于他的消息。

秦国大将李信

历史上关于李信的出生并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是秦王嬴政比较信任的一个年轻将领。早年曾率军攻打韩国,并顺利灭掉韩国俘虏了韩王安。之后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跟王翦一同包围了赵,成功拿下了赵国,深得秦王的信任。特别是在攻打楚国的时候,当时由李信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楚,可惜在攻打的过程中遭遇昌平君反叛秦国,使其腹背受敌,最终被楚将项燕打败,二十万大军损失惨重。经此一役之后,失去了秦王的宠幸,无论是威望跟名气都大不如前,之后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消息;桓齮是秦国一员大将,曾跟王翦等人一同攻打赵国立下不少的功劳。可惜后来遇到同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将李牧,最后落得一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蒙恬跟蒙毅

他们两人出自蒙氏家族,家族三代仕秦,一直为秦国的发展出生入死,立下不少的功劳。蒙恬早年担任秦国将领的时候,曾率军攻打过齐国,在灭齐的战役中立下不小的功劳,回来后被封为内史。等到秦王统一六国后,嬴政让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并负责镇守边关。蒙毅则在朝廷里辅佐秦始皇,侍从秦始皇左右,因此深得嬴政的信任。可惜在秦始皇死后,遭到赵高、李斯以及胡亥等人的迫害,兄弟两人都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第4个回答  2021-05-12
秦灭六国的名将有王翦王贲父子,还有将军李信,蒙恬蒙毅兄弟,其中灭六国出力最强的要数王翦王贲父子,王贲水灌大梁三个月,灭了魏国,王翦带六十万大军灭了楚,勇猛异常。秦灭六国后,赵高祸国,秦王政去世后,赵高假借秦王遗言控制了蒙恬蒙毅的军队,杀害扶苏,让胡亥上位,所以秦国国力和兵力日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