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鸟的生活习性: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大多数飞翔生活。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胸肌发达;直肠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体温恒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体温较高,通常为42℃。鸟类的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骨骼中空充气,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骨骼结构特征。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鸟的羽毛分为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羽(主要用于保温)。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鸟的嘴)。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春天来临,绝大多数鸟类不再像冬天那样喜欢群居生活,而是各自忙于选择理想的地方求偶筑巢。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鸟都要占有一块地盘.作为活动和取食的范围并在其中筑巢.这块区域叫巢区。有了巢区.鸟就不需为寻找食物而长途跋涉,避免在同种之间相互干扰,这对孵卵和育雏都有好处。巢区由雄鸟选择占据,其大小各不相同,主要与食源的多少有关。雄鸟发情比雌鸟早,常在巢区内鸣啭,还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姿态动作吸引雌鸟并向雌鸟求爱。通常雄鸟有保护巢区的行为,不准其它同种个体进入,如果在发情的雄鸟巢区内放一个同种雄鸟的剥制标本,再播放此鸟呜叫的声音,会使这只雄鸟大声呜叫,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大多数鸣禽只是在发情期间结成配偶,也有些鸟类(如鹤类、雁类等)其配偶关系可以长期保持。鸟类在筑巢结束之后,即开始产卵、孵化。鸟卵的形状、颜色等各种各样,大多数鸟卵呈椭圆形.啄木鸟、猫头鹰、翠鸟等是球圆形卵.金眶鸭、燕鸥及一些海鸟是陀螺形卵。洞穴内筑巢的鸟卵多为白色.但大多数鸟卵上有各种各样的斑纹.如斑点,块斑、环斑、条纹等.形成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每窝卵的数目也各有不同,一般小型鸟类每窝产卵4—6枚,天鹅每次产卵1—2枚.鹤类、鸠鸽产卵2枚,雉、鸭产卵多达一二十枚,有些人工驯化饲养的雄、野鸭产卵可达30一60枚。产卵的时间多在清晨。雄鸟羽色特别艳丽的鸟类多由雌鸟孵卵,两性羽色差别不大的鸟类一般雌雄都参加孵卵。鸟体和卵接触的部分羽毛脱落,形成孵卵斑.该处的敞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进卵的孵化。卵的孵化期,小鸟为13—15天,中型鸟类为20状鸟巢一25天,大型鸟类需更长的时间。例如,大山雀约15天,鸠鸽类l?天,雉约21天,野鸭24—28天等。
鸟类的雏鸟可分为早成鸟和晚成鸟。早成鸟在孵出时已经充分发育,眼已睁开。褪脚有力,全身披着丰富的绒羽,在绒羽干燥后,就能跟随亲鸟啄食。大多数地栖鸟或游禽,如鹑、难、鹤、海鸥、雁、天鹅、野鸭等鸟的幼鸟均届早成鸟。晚成鸟出壳时尚未发育,颈软无力,眼不能睁开,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量的绒羽.需要由亲鸟喂养,继续在巢内完成发育过程。雀形目鸟类和攀禽、猛禽等的幼鸟属于晚成鸟。鸟类抚育幼鸟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亲鸟在育雏期间十分紧张,每天喂食活动要用16—19个小时,每天喂食往返,如大山雀近百次,斑啄木鸟高达120次。亲鸟衔食归来踩动树枝或巢时,幼雏就产生伸头张口反应.显示口腔内特别鲜明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以激发亲鸟的喂食本能。不张口的雏鸟,亲鸟不喂食。食虫鸟喂食时,亲鸟直接把食物送到雏鸟的口中。诲鸥、信天鹅、鸠鸪类等大中型鸟类.用反刍出来消化的粥状食物来饲喂雏鸟。雏鸟留巢的时间,鸣禽几乎和孵化期相等,一般在28天后才能独立生活。离巢的雏鸟,嘴和跗踺几乎到了全长,体重已接近于成年雌鸟,体色也和雌鸟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幼鸟的特征,如嘴角有黄色,尾较成鸟短,羽毛较深暗等,又常结成小群活动,呜叫声比较尖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1

鸟的生活习性:

鸟为杂食动物,鸟的食物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

大部分的鸟类都有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每年春天和秋天,大部分鸟类都成群结队,进行鸟类迁徙。即在不同季节要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的季节性现象。每年大地回春,鸟类就开始进行求偶,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


鸟的形态特征: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喙但无齿。鸟的身体一般呈流线型或是纺锤型,大多数鸟都飞翔生活。

鸟类的胸肌发达;直肠较短,食量大且消化速度快,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其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心搏次数快。

鸟类的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此外鸟类的胸骨上还有发达的龙骨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23
有的生活习性是他喜欢在人居住的地方飞翔,他的胆子特别大,但警惕很高
第3个回答  2022-12-01
我活在有人来的地方。
第4个回答  2021-11-29
鸟没有什么生活习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