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七上语文期末复习指南
(请重点阅读【指南】后面带方框的句子。)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澄清( )忍俊不禁( )惩罚( )
2.选择读音正确的一项。( )
A.须臾(yú) 笑面佛(fó) 屏(bǐn)息 应(yīng)和
B.酝酿(niàng) 抖擞(sǒu) 嘹(liáo)亮 婉转(zhuǎn)
C.朗润(rùn) 镶嵌(qiàn) 水藻(zǎo) 着(zháo)落
D.薄(báo)雪 澄(chéng)清 济(jì)南 看(kān)护
3. 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生崖 覆盖 荫蔽 搓捻感概 B.藏匿 震摄 脸颊 尴尬沐浴
C.分岐 褪色 辛辣 辟如 退色 D.海鸥 援助 黑痣 并蒂 脸颊
【指南】基础知识堂堂练1-8出现的错误,重新听写一遍。
4.根据课文原文默写。(11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4)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7)子曰:“ ,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8)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9)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
。(何其芳《秋天》)
【指南】
方法一:基础知识堂堂练1-8要求默写的原文、重点字词,所出现的错误,重新听写一遍。
方法二:七上课本,背诵范围里重点词句,重点听写易错字。
附录:背诵范围。
1、现代文两篇:第11课《春》;第14课《秋天》
2、文言文四篇: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20课《虽有嘉肴》;
第25课《河中石兽》
3、古代诗歌十四首: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本附录课外十首古诗词。
5.名著阅读。(共5分)
他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他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像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他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他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他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A.选段中的“他”指的是曹文轩的小说《 》中的人物 。(2分)
【指南】找到名著阅读的复习资料。重点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

B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他”有怎样的特点?(3分)
【指南】这个题,应该注意,“结合选段内容”的要求。一定要摘录原文原句,然后再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怎样的感情寄托在景色中?(2分)
7.从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诗句:
理由:
【指南】题型见6、7题。
1、找到“七上古诗赏析之主题(思想感情)”这份资料。重点复习第十五课四首诗歌的主题。
2、诗句鉴赏,重点复习以下四题: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作用。

(二)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8.《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是战国末期著名的 家。(2分)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1)天雨墙坏 雨: (2)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 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其邻人之父亦云。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1.《智子疑邻》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任选一角度,言之成理即可。(2分)
【指南】
1、课内文言文复习5篇,一定会考察其中的一篇: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20课《虽有嘉肴》;第25课《河中石兽》;第30课寓言四则后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找到五篇课文,首先复习课后练习题。然后找到“期末冲刺卷”(1-5),让家长,重点提问冲刺卷上所有的问题。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指南】注意理解主旨的题目。要拎出主要人物、核心事实。以及作者对其所作所为的评价:若是批评,就从正面总结道理;若是肯定表扬就指出值得赞扬肯定的原因;若是不褒不贬,则要用“说明了……”“告诉我们应该……”的格式来表述。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1、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还是母亲遗愿的达成。2、它集中体现了母爱的坚强、无私、伟大。同时。象征了。我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与真谛。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13.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母亲体谅儿子的苦衷。她的理解、忍耐、宽容。表现了母亲慈爱的特点。
14.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插叙一的作用:母亲爱生活。她为儿子放弃了生活的享受。这也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插叙二的作用:补充说明了母亲病情的严重。表现了母亲超长的忍耐力。从侧面表现了母爱的坚强无私。
插叙三的作用: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想过自己。这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15.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这是两处动作描写。“扑”,表现了母亲反应之强烈。“挡”,表现了母亲考虑之周到,细腻。这两处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时刻牵挂着儿子,为儿子着想。从而突出了母爱的无私深沉。感人至深。

16.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不能。1、央求是恳求,乞求的意思。2、表明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3、若换为期待。不能突出母亲身患绝症,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特点。

17.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从结尾的描写来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积极面对生活了。

1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不好。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2、这是象征的手法。它既象征着不幸的遭遇,和“我”黯淡的心情;还象征着我走出生活的低谷,开始乐观面对生活。
【指南】准备好三份资料:1、有“2013七年级上册”字样的资料,上面总结了所有课内文章的文学常识和中心思想。2、部分课文课后研讨与练习答案。3、七上基础知识冲刺卷1-5。
复习范围:第1课《散步》 第2课《 秋天的怀念》第6课《我的老师》第11课《 春》 第12课《济南的冬天》第16课《紫藤萝瀑布》
复习策略:复习时,先掌握六篇课文的主题。 再掌握研讨与练习中的重点问题(课堂上已圈画)。最后再过一遍“冲刺卷”和期末检测上的练习。
(二)今年桂花不飘落 刘若英
19.文章写了公公(祖父)哪几件事?(回答5件即可)
(1)祖父在树下漱口。
(2)祖父责怪我,拆坏纸袋。不向我道歉。
(3)祖父用牛皮纸袋为我收藏儿时的邮票。印“奖”的纸片。
(4)祖父反复叮咛我牢记民族大义。
(5)祖父病魔作战。
20.在作者“我”刘若英的心中,公公(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性格耿介。忧国忧民。2、外表坚毅。但内心柔情。3、深爱孙女。

21.文章以“今年桂花不飘落”为题目,有什么好处?(2分)
“今年桂花不飘落”既是题目,也是行文线索。它一语双关。既指家里桂树枯死不再飘香。又指爷爷去世。它还象征着爷爷的爱的逝去;寄托了我对爷爷无尽的思念、眷恋之情。语意丰富,生动形象。

22. 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滔天大罪:很大的罪行。这个词语,大词小用。表达了我不以为然的心情。
气若游丝:比喻奄奄一息的样子。表达了我对病中祖父的心疼。
23.文章最后一句话:“只是,今年满溢的香气不再出自院子的桂花树,而从更深更远的地方飘过来,穿过千山万水,从我公公所在的地方飘过来。”这样写,有什么意味?(4分)
这是一种夸张的想像。他流露出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对那个桂花飘香的纯真童年的怀念。
【指南】准备好“记叙文文体知识一口清”这份复习资料。
注意重点题型:
1、问题目的作用。如上文21题,要结合题目表达的特点和公式化的作用逐一解答。
(题目的四大作用——A.高度概括文章内容。B.揭示文章主旨C.线索作用D.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①简述标题的浅层意义及文中意义
②提炼文章中心【通过……(内容概括),表达了……(心情),赞美……(精神和品格)】;
③指出题目特点,结构上的作用(是否为线索,贯穿全文等)
④指出“语言凝练”,“生动形象”,“意蕴丰富”等读者效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概括全文中的几个核心事件。注意抓住主要人物,回答“谁”“干什么”“结果怎样”。3、问词语的表达效果(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示例】《一日春光》①“吞咽”本意是“吞食”的意思。在这里是“享受”的意思(释本义和语境义)②置身其中,作者尽情地享受这份烂漫光艳的春光,(换词释句)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明词语的特点或运用的手法名称,联系文句指出这种手法在文中如何运用的,并指出所抒之情)
①释所注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
②指出作者用这个词语写什么(景物),写出了(该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③点明词语的特点或运用的手法名称,联系文句指出这种手法在文中如何运用,并指出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问句子的表达效果或赏析句子(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对策〗一般应分两方面去分析:
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 、 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等)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
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①指出句子特点——表达方式(如描写方法)、修辞、句式等,联系文句指出这种手法在文中如何运用的
②句子如果是描写要分类处理:
景物描写——要先指出写的是什么景物,再写出句子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然后指出句子的手法特点,并结合手法分析其作用(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人物怎样的情感等等。)
【景物描写的五大作用——A.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渲染某种氛围D.烘托人物心情E.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人物描写——要先指出人物描写的类型,再写出该描写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然后指出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或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5、分析写作手法,如上文23题。这种题目一般不直接对写作手法设问,但这个题往往放在最后。常见的手法有:衬托、对比、借物抒情、象征、欲扬先抑
①点明写法名称 ②结合文章内容或引用或概括进行分析 ③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6、题型——补写、扩写类试题答题规律
细致性描写:根据前后文加上句子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地方加上修饰语,想象一下此时关键词语的具体内容,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延长过程、五种感觉法)
四、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然后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皇帝的新装(续)
题目二:我回家最晚的一天
要求:①如选第一个题目,就要续写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如选第二个题目,请务必先明确中心,然后交代清回家晚的原因及回家后的情形和感受。
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③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④抄袭他人作品,判零分。
【指南】找出你的周记本。登录博客。QQ共享。其中有作文例文。
1、准备写作素材:家庭、学校、社会各备一件最动人的事情,或是你写得最成功的材料。
2、仔细研究1-6单元“写作”部分所要求完成的作文题目,想一想:如果写它,我应该怎样写:中心?材料是否合适?可以用什么手法?等等。
3、做好两手准备:若考的作文是课外的,则按如下提示准备。
〖对策〗细读题目、题干、提示语,把准关键词,确定中心意,旧材炼新情,精心设结构,牢记四点题,书写工整洁净,稳保基本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