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表示选择,还是 [or]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白话释义:年轻时的岁月是可惜啊。

3、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白话释义:懂得借书有幸运也有不幸运,那么他读起书来就一定很专心。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白话释义:你是人家雇工耕田的,哪里(会)富贵呢?

组词如下:

也许、也好、也罢、也波、也门、哎也、也已、也夫、欧也、也曾、也克、挨也、耳也、也得、也是、得也、也们、也欤、也与、也者、也儿、非也、也耶、也可、也孙、握也、也哉、以也、逻也、白也、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也,女阴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组词解释:

1、也许:或许。表示不很肯定。

巴金 《春》一二:“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

2、也好:也罢(语气较轻):不去纠缠~,何必为这点儿小事闹得满城风雨呢?。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3、也波:衬词。无义。

4、也门:西亚国家。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临红海和阿拉伯海。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人口1580万(1995年)。首都萨那。高原、山地为主。除山区外,气候干热。东北部有沙漠分布。农牧业为经济基础。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

5、也夫:语气助词。表感叹。

鲁迅 《花边文学·刀式辩》:“文学家看小说,并且豫备抄袭的,可谓关系密切的了,而且如此粗心,岂不可叹也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9
“也”拼音是[yě],在古文中有如下意思:
1、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古文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释义:舜帝,是冀州人士。
2、用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古文出处: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释义:这是画出来的吗?好像假的吧?
3、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的语气。
古文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
释义: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4、用作语气助词,用来引起下文。
古文出处:春秋·左丘明:「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释义: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
5、用作语气助词,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
古文出处:先秦·戴圣《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释义: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6、用作语气助词,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
古文出处:先秦·戴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7、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或者、还是。
古文出处: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
释义:这个奸夫在哪里?是姓张还是姓李?姓赵还是姓王?高还是矮?瘦还是胖?
8、用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古文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
释义:高柴愚直,曾参迟钝。
9、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同样。
【组词】:「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10、用作语气助词,强调两事并列。
古文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释义:既不冷清也不热闹。
11、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强调。
【组词】:「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12、用作语气助词, 表示转折。
古文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释义:贾府表面上还很富贵,但其内部已危机重重。
13、用作语气助词,表示委婉、让步。
【组词】:「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白话翻译:年少时的岁月真的可惜啊。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白话翻译:懂得了(借书的)幸运和不幸运,那么黄生读书一定会专心

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白话翻译: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4、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春秋时期孟子《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白话翻译: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扩展资料:

【名称】也

【拼音】yě

【部首】乙

【五笔】BNHN

【含义】

1、姓。

2、表示同样:水库可以灌溉、发电,~可以养鱼。

3、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他会英语,~会法语。游客里面~有坐车的,~有步行的。

4、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你去我~去,你不去我~去。他左想~不是,右想~不是。

5、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虽然雨下得很大,他~来了。即使你不说,我~知道(你说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同样知道)。

6、表示委婉:你~得对人宽容点儿嘛。这事儿~只好如此了。

7、表示强调(有时跟上文的“连”字呼应):七八岁的孩子~学会电脑了。连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也 (yě,)yē
①<语助>用于句末。1。表判断。《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3.表感叹。《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5.表示陈述或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②<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判断。《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2.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
③<助>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0

1、“君”的意思:国君;指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五运六气学说中指少阴君火;对人的尊称。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古代皇室女子较低一级的封爵,分为郡君、县君、乡君三等,比公主和君主地位低。;朝鲜王子的封号,嫡子是为大君。

2、“君”拼音:jūn

3、“君”释义:

【1】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4、词组:君侧(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君临(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 君权(王室的地位权威,君主的力量、权力或尊严)、 君王(古称天子或诸侯)、君上(君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