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b和c分别表示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6V、4V和1.5V.

图中a、b和c分别表示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6V、4V和1.5V.一质子( )从等势面a上某处由静止释放,仅电场力作用而运动,已知它经过等势面b时的速率为v,则对质子的运动有下列判断:
①质子从a等势面运动到c等势面电势能增加4.5eV
②质子从a等势面运动到c等势面动能增加4.5eV
③质子经过等势面c时的速率为2.25v
④质子经过等势面c时的速率为1.5v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B)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径迹”题》
1、图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虚线是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根据此图可知( )
①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② 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③ 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④ 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
⑤ a、b两点哪点的电势较高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如图所示,虚线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的一部分,
带电粒子是由a运动到b再到c。不计重力作用,关于带电粒子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带电粒子的速率不断减小
B.带电粒子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带电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增大
D.带电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小
3、一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在O点的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中虚线.除所示,图中实线是同心圆弧,表示电场的等势面,不计重力,可以判断.( )
(A)此粒子一直受到静电排斥力作用
(B)粒子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点电势能
(C)粒子在b点速度一定大于在a点的速度
(D)粒子在a点和c点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4、一带电粒子射入一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abc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粒子在a? b? c的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始终做正功
B.粒子在的a? b? c运动过程中一直受到静电斥力作用
C.粒子在a? b? c的运动过程中ab段受到引力,bc段受到斥力
D.粒子在a? b? c的运动过程中,ab段逆着电场线,bc段顺着电场线
b
a
5、图中的实线是一族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的运动轨迹,a、b是其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可以比较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
D.可以比较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的大小
6、 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由A点运动到B点,图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粒子运动轨迹,则可判定( )
A. 粒子带负电
B. B
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减少
C. A
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少
D. 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a
b
E
7、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
A. 动能减小
B. 电势能增加
C. 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
D. 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8、如图,虚线a、b、c是某静电场中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φa、φb、φc,且φaφbφc,一带正电粒子射入电场中,
其运动轨迹如实线KLMN所示,由图可知( ) c
A、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 M N
B、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a
C、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L
D、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动能减少
K

9、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
A、动能减小
B、电势能增加 b
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
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a

10、如图,a、b带等量异种电荷,MN为ab连线的中垂线,现有一个带电粒子从M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0射入,开始时异端轨迹如图中的实线,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则在飞越该电场的整个过程中( ) M
A、该粒子带负电
B、该粒子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a — + b
C、该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
D、该粒子运动到无限远处后,速度的大小一定仍为v0

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1
质子是带正电的,且带电量与电子相等、极性相反。所以静止释放后顺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所以1错、2对;
到b的时候动能为2eV,到c的时候动能为4.5eV,而动能是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所以c处动能为1.5v
第2个回答  2010-08-21
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