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如题所述

典籍里的中国——《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共计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人物为中心,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刺客游侠、贩夫走卒……在他笔下塑造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个个可歌可泣,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千秋功过,皆在青史,每个历史人物都如同镜鉴。我们在舜和禹的身上学会了恭谦仁爱的美德;在越王勾践身上学到了卧薪尝胆的隐忍;

在孔子故里追慕先贤;在汨罗江畔感受屈原的家国情怀;在乌江之畔看到了项羽的英勇,也反思他的败亡。山河是一部史书,壮游如同读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民族的根与魂。因为这部青史的开创性记述,全球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炎黄子孙”。临别一幕撒贝宁动情道:“请受炎黄子孙一拜!”瞬间击中内心!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述往事,以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

经典语录: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史记·殷本纪》

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史记·楚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