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4月教育保育和安全重点

如题所述

幼儿园保育与教育概要 一、

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含义

1、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保”就是保护幼儿的 健康。 “教”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这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2、幼儿园是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幼儿园工作规程》 

3、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 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 标。 ——《纲要》 

二、幼儿园保教的主要目标

1、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础,增 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的 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有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 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和表 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幼儿园保教结合的重要性 

1、 幼儿生理、 心理健康及卫生保健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2、幼儿园是整个国民教育中最初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幼儿园不同于家庭,也不同 于学校,是介于家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环节。 

3、保育、教育是互相联系、有机渗透的。

四、幼儿园保教结合工作应注意的要点

1、做好保教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孩子的关心 

2、适应儿童特点,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日常生活中 

3、促进素质提高,寓保教结合原则于教学活动中 第二章 幼儿园的保育

一、幼儿园保育的含义

1、保育工作不等于保育员工作。因为保育是一个大概念,有保护、保健、养育的含义,其 中还有促进幼儿健康的含义。

2、全面的保育观:不仅是身体的保育,还包括心理的保育、营养的保育、环境的保育、安 全的保育,即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又促进幼儿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 

二、幼儿园保育的重要性

1、搞好卫生工作,为幼儿创设各种需要的优美环境。

2、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3、配合班级教师组织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保教结合、教养并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三、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2、做好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保健 

3、培养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户外游戏

5、做好幼儿疾病预防、营养保健工作

6、做好幼儿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 

四、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见问题 

1、如何避免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2、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保教工作如何有效结合 

4、如何做好家长工作

五、对保育工作的再认识 

1、由关注“活”到关注“人”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2、由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到对幼儿的尊重 

3、从注重身体健康到注重心理健康 

4、从面向全体到注重个体差异

5、从注重生活活动的保育到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保育 

6、从单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活动的旁观者到教育的参与者、指导者 

六、实施保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现代的儿童观 

2、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 

3、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必须融入一日常规中 

5、幼儿园保育必须参与教育,互相渗透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 一、

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变迁 

(一)清末 1、 官办: 1903 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 现更名为 “湖 北省实验幼稚园” 。 1903 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中包含了《蒙养院章程》

2、教会 \x09(二)民国时期 1、1912 年, 《壬子学制》 、 《壬子癸丑学制》设蒙养园 2、1922 年, 《壬戌学制》设幼稚园 (三)建国后

1、1951 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幼儿园名称一用至今 

二、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一)相关文件 1、1951 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收 3 足 岁到 7 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展 

2、1979 年,原教育部颁布《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幼儿园即 3——6 岁幼儿进行学龄前教 育的事业机构 

3、1989 年,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即对 3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 教育的机构,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二)幼儿园性质 

1、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与各学校有相同之处,列入学制系统,归属部门 主管

2、幼儿园≠学校

① 教育对象不同,幼儿园面向 3——6 岁幼儿

② 幼儿园比学校更多了保育的责任

③ 幼儿园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与小学关系密切 三、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1、1989 年,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 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四、保育与教育的目标 

1、确定依据:以幼儿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以社会要求和时代要求为依据

2、特点:全面性;连续性 3、内容:体育目标;智育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 五、教育工作的原则 1、体、智、德、美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2、既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又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3、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4、寓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四章 幼儿园各年龄段的生活保育 一、

1、有健康的身体,发育正常,集体协调,情绪愉悦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体质增强 

4、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自信、合作、关爱 

二、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情绪调节与适应 

1、保持好心情 小班:熟悉适应新环境,喜欢幼儿集体生活,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 的基本常规,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知道生气、哭闹对身体有害,在适宜的 活动中感到心情放松 中班:当与环境、人际有冲突时,能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懂得愉快有利于身体 健康,生气、哭闹对身体有害。对所有参与的活动感到愉悦,学习辨识他人情绪 大班: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感到愉悦与成功。知道可以表达、表现身体运动的方式,宣泄不 愉快的情绪,在辨别他人情绪的基础上,知道事件、心情与表情的关系 

2、学会交朋友 小班:喜欢接近老师,主动和老师交谈,能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愿望。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 乐,学习在集体活动中的轮流与分享 中班:热爱长辈,喜欢和父母交谈。礼貌待客,见到客人会正确称呼,有礼貌不胆怯。有初 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 尝试以多种方式解决与同伴间的冲突, 并积极调整受挫心态。 学习与同伴和成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技巧 大班:能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表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学习用讨论 与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学习待人处事的基本礼貌 

3、关爱身边的人 小班:感受父母、老师、同伴对自己的喜欢与欣赏。了解有很多人是需要帮助的,体验帮助 关心他人的乐趣与快乐 中班:爱父母、教师、长辈,感受身边人对自己的照顾和帮助,体验共同生活中的亲情、师 生情和同伴情。学习体验呢别人的需求、想法和感受,尊重、关系、照顾、帮助他人 大班:热爱长辈,有要求能和大人商量,当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不乱发脾气。能恰当 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共同生活的快乐。学习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适当寻求、给予 情感支持和行动的帮助,体验同情、宽容和耐心 

(二)生活习惯与认知 

1、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熟悉幼儿园健康常规。 (作息睡眠有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不吵闹,走廊等公共 区域不狂奔,按需有秩序喝水、用厕) ,了解个人清洁卫生的内容,愿意接受清洁要 求,学习如厕,能安静入睡,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 中班:了解生活活动的一般流程,以及如厕、洗手、喝水、进餐、穿脱衣服、睡觉和起床的 一般顺序。养成按需有序饮水、定时排便、饭前便后洗手等生活卫生习惯。知道爱清 洁、将卫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大班:学会餐饮、盥洗等基本礼仪和正确方法。在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的健康意义 \x09的基础上,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初步了解营养知识与身体健康、健康饮食行为与 保护消化器官的关系; 卫生行为与呼吸器官的健康知识; 午睡习惯与体力恢复的健康 知识;保护排泄器官的健康行为与知识 

2、文明的行为习惯 小班:学习咳嗽、打喷嚏的文明做法,初步建立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学习简单的物品整 理,学习有序行为。初步学习从事实出发认识行为的不足,并愿意改正 中班:养成收拾整理的行为习惯,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手帕、毛巾、便纸等。认识 不正确的行为,愿意以行动改正。学习守时、坚持、认真等行为品质 大班: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学习基本的生活礼仪,待人文明、诚实。对承担任务或职责、 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坚持。体验设想、商量、调整、做计划、决定、服从、行动等关 键合作策略 

(三)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

1、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在着装、餐饮等方面学会自理。 (按时吃饭、坐定进食,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注意 不让饭菜洒落在桌上、地上,把碗勺放在指定处,喝水时喝多少放多少。 )愿意自己 的事情自己做,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中班:爱护玩具盒物品,学习守时与整理。愿意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值日等集体生 活的自我管理和园内环境保护 大班: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个人或集体生活的自我管理。 参与园内或社区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 

2、爱护身体 小班: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中班:了解人的身体与年龄变化,知道护眼护牙等正确方法。知道个人患病期间的保健方法 大班:对自身发育情况的关注与了解。知道牙齿疾病、换牙的自我保健以及疾病的预防与保 健的常识 

3、避开危险 小班:知道安全的行为界限,了解日常的安全、交通等规则。不随意服用和触摸玩弄生活中 的药品及化学用剂。知道走失时的自救方法 中班:知道常用的安全标志,对危险的标志与信号能及时做出反应。知道正确使用有一定危 险性的活动用具。不去有危险隐患的场所。知道坏人伤害时的自助急救方法 大班:学会正确使用有一定危险性的学习用具和劳动工具,了解交通标志和规则,知道过马 路的正确方法,养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学习使用常用安全标志,积累安全生 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知道火灾、溺水、外伤时的自助急救方法 第五章 幼儿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保育要点 

一、运动系统

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2、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全面发展动作;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3、供给足够的营养

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二、循环系统

1、防止贫血 

2、服装宽松适度 

3、一日活动要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 

4、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活动程序要符合孩子的生理要求;剧烈活动后不能给孩 子大量饮水;多在阳光下活动) 

三、呼吸系统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

6、保护幼儿声带 四、消化系统

1、爱护牙齿,注意用牙卫生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餐

5、饭前便后不做剧烈运动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五、泌尿系统

1、供给充足的水分

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 

3、注意阴部的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六、神经系统 

1、注意用脑卫生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提供合理的营养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七、感觉器官 

(一)眼 

1、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采光环境、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

4、定期检查学前儿童的视力 

5、培养和发展学前儿童的辨色力

6、供给足够的营养 \x09

(二)耳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给学前儿童挖耳

2、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工作 

3、避免噪音的影响

4、避免药物的影响 

5、发展学前儿童听觉 

(三)皮肤

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衣着卫生 

3、不用刺激性的化妆品

4、经常组织婴幼儿户外活动 

八、内分泌系统 

1、供给学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 

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第六章 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

一、学前儿童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的时间、顺序、次 数和间隔给予合理的安排 

(一)合理安排生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3、有利于保教人员更好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二)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原则(依据)

1、依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 

2、动静结合,不同类型的活动要交替进行

3、依据家长工作需要安排入园和离园时间

4、结合季节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三)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 

2、家园同步

3、个别照顾

4、预防为主 

(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1、三餐两点 进餐要求: 

① 进餐前后不做剧烈运动

② 按时开饭,进餐时间不应少于 30 分钟 

③ 精神愉快,安静进餐,不处理各种影响儿童情绪的问题。注意定时定量,让儿童吃完应 吃的一份 

④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学前儿童睡眠要求 

① 睡眠环境的要求 

② 睡前活动的要求 

③ 教会儿童自己穿脱衣服

④ 培养儿童正确的睡眠姿势 

⑤ 睡眠中随时巡视,了解儿童睡眠情况 

(五)盥洗要求 

1、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1)早晚刷牙,饭前便后及手脏时用碱性小的肥皂洗手 

(2)教师要教给新入园儿童正确洗手、洗脸的方法

① 洗手:卷袖口—接水把手打湿—擦肥皂—反复搓洗手指、手心、手背,直至搓出泡沫— 用水洗净

② 洗脸:洗手—洗眼睛—洗嘴巴—洗耳背—洗鼻子—洗脸蛋—擦干—放毛巾 

(3)儿童的洗漱用具要专人使用,并进行定期消毒,以防传染

2、盥洗用具要求 

(六)如厕 

1、初入园教会幼儿用语言表达大小便,教会儿童如何坐盆或蹲坑,教会幼儿便后擦屁股要 由前向后擦 2、提醒幼儿大小便 

3、培养儿童不随地大小便的文明习惯

4、保教人员观察了解儿童排便情况 

(七)教育活动 

1、活动的次数及时间要求 

2、活动环境的要求

3、活动过程中的保育要求 

拓展内容: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