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溺爱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1. 有什么文言文告诉我们不要溺爱孩子

《犬人》、《慈善鸟》

还有古文鉴赏----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原文]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爱之能勿劳乎),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译文]当子弟的天性还未受到污染时,教导他比较容易,那么应该按照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去教导他,不要过分宠爱他,滋长他放纵不受约束的习性;当子弟已经养成了坏习气,教导他很难奏效了,那么应该遵循孟子所说的“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去教养他,不能轻易放弃,使他失去改过自新的机会。

[评说]孔子说,年少时养成的习惯,就像本来如此;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像本来如此。而俗语说:“教育媳妇要从刚过门开始,教育子女要从婴儿时期开始。”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就不能溺爱,否则等到骄横傲慢的习惯已经养成,再来制止,即使施加再大的压力,也不容易纠正。

而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也不能抛下不管。。。。。。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像这样坚持十多年,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养成好的志向和情趣。

2. 有关溺爱的诗句

1 当你觉得某人无法淡去,你就想,此人恰好是此人,就行了。

——韩寒《长安乱》 2 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郑钧《溺爱》 3 我只拥有你的月光 我要把它当作骄阳 《溺爱》 4 当你觉得某人无法淡去,你就想,此人恰好是此人,就行了。

——韩寒《长安乱》 5 他是我的瘾,我永远都戒不掉 ——陈曦(角色)《长大》 6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 唐代诗人罗隐有两句赠友诗:“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他推崇的是为国家大计要不惜肝胆涂地,却万万不要为子孙谋家财。 8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 以溺爱为题的八百作文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卢梭所说的就是一种父母对儿女失去理智的爱——溺爱。

我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他的题目是《慈父》,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幅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位慈父,他为了满足孩子要骑木马的要求,他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孩子右中拿着鞭子,左手拽着缰绳,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样。不时还挥动着鞭子,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可他的父亲,脸上已经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但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要求,仍然坚持着。

这位慈父就是溺爱孩子的一个典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就不应该答应。

在一条新闻上,一个大学生,每次吃鸡蛋,都是母亲剥完皮,他才吃。有一次在学校食堂吃饭时,一个鸡蛋,他没剥蛋皮就吃了。还说:“这个鸡蛋怎么和家里的不一样呢?”看了这条新闻,人们都会笑他太笨,可这就是溺爱造成的恶果。

户勤说过一句话:“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的自私和不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愿望。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只有让孩子正确的面对挫折,不断的战胜苦难,才能独立生活,立足于这个社会。

4. 士奇溺爱的译文

士奇晚年溺爱他的儿子,却不知道他儿子品行非常恶劣。

如果有地方官员或者上级派来巡查的人知道了他儿子的暴横行为,向他据实报告,士奇反而怀疑人家。必定把报告给他儿子看,并说:“某某说你是这样的(行为),如果真是这样,你应该马上改正。”

他的儿子稷看了之后,反而诬蔑那个人说:“某某在那里就是这样做的,儿子我为了乡亲们,阻挠了他的行为,所以他诬告我。”士奇从此不相信那些说自己儿子坏话的人了。

如果有人拍马屁说他儿子好话,他就当作是实话,很喜欢听。从此,他儿子的恶行再也传不到他耳朵里了。

当受害者接连上奏他的不好的情况,朝廷还不忍心给他加罪,将诉状交给士奇,说:“他左右的人都不是好的人,帮助他是不好的。”而后有人上奏朝廷说他儿子犯下数十条人命,恶不可言,朝廷没办法将案子送交司法官员处理。

当时士奇老了,生了病,朝廷还派人慰问他,担心他(为儿子的事情)忧愁。过了一年多,士奇去世了,朝廷才依法处置了他儿子,将其斩首。

(士奇)的乡亲们预先给他儿子写了祭文,将他的罪恶一一列出,让天下人都知道。 。

5. 《溺鼠》文言文

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此文出于《燕书》,此文的大意是: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

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

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这则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一些类似于老鼠之类的动物,不要担心老鼠的为非作歹,关键要注意处理好细节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诱鼠,让其自以为是,令其自取灭亡。

6. 文言文翻译“士奇爱子”

明代宰相杨士奇溺爱其子,致使其走上犯罪道路并被处死的故事,提醒世人,特别是身居高位者,切勿溺爱子女,今天读来仍很发人深思。有时,历史和现实惊人地相似。

杨士奇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曾以才能卓越而连侍四帝,并极受器重。史官称他是“玉质金相,通达国体,随事纳约,不诡于正,而意尝近厚,转导监国,保身济主,有大雅之明哲焉”。然而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却表面出昏阍的弱点。士奇“溺爱”的主要表现及应汲取的教训有四,故曰“四戒”。

其一,只信儿子之言,不信别人所说。士奇住京城,下边官吏及出巡者,见到其子的暴横之行,“以实相告,士奇反疑之”,必以子书曰:“某人说汝如此,果然,即改之。”其子杨稷得书,反毁其人曰:“某人在此如此行事,男以乡里故,挠其所行,以此诬之。”用现代话说,就是非但不认帐,却倒打一耙,反咬别人一口。对此,士奇却深信不疑,“自后不信言子恶者”。

其二,不爱闻子之恶,只爱听子之善。对反映其子的话,只爱听好,不爱听坏。既然如此,你官高爵显,权大势大,专拣你爱听的说吧。封建官场历来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于是“有阿附誉子之善者”,士奇“即以实然而喜之”。“由是子之恶不复闻矣”!闹了个什么真话也听不见了。

其三,罪行被揭发,捂不住了,仍不责其子,却拉客观、怨别人。“及被害者连奏其不善之状,朝廷仍不忍之罪。付其状于士奇”。士奇却说:“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听——不是我儿子不好,是他身边的人不好,受他们影响才学坏了。情有可原嘛!

其四,虽已逮捕,仍执意包庇,不依法惩处。“时而奏其人命已数十,恶不可言,朝廷不得已,付之司法。时士奇老病不能起,朝廷尤慰安之,恐致忧”。士奇明知其子已贯满盈,罪不容诛,却仍不表态,直到一年多以后,士奇死了,他儿子才得以定罪,被斩首。人心大快,拍手叫好——“乡人予为祭文,数其恶流,天下传诵”。想来,恐怕还有放鞭炮,吃喜面的呢!士奇爱子可谓固执已极,结果却把儿子“爱”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