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什么极力推荐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

如题所述

林冲极力推荐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的原因:

林冲活得太孤独,跟碌碌之辈混在一起太久,让他渴望结交跟他一样的英雄好汉。这个时候,晁盖和吴用、公孙胜、刘唐还有阮氏三雄带着劫来的财宝投奔了梁山,苦闷中的林冲看到了希望。

英雄惜英雄,林冲对晁盖七人组有天然的好感,所以他急切地想留住晁盖等人,一直到了反常的地步。在火并王伦之后正好借花献佛,和晁盖和吴用、公孙胜、刘唐还有阮氏三雄他们打好关系,让出第三把交椅,自己坐第四把,其实也想把阮氏三雄推在自己前面,但因为晁盖极力阻止,才坐在了第四把。

扩展资料:

林冲让出第三把交椅背景(火并王伦):

林冲火拼王伦之前,他的生活备受艰辛,因为他的妻子林娘子被高俅的干儿子看上,所以林冲遭到了高俅的陷害,最终被逼上了梁山。林冲上了梁山后,也没有得到重用,因为寨主王伦时刻刁难他。

王伦他的家里很有钱,在父亲的影响下,王伦有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那时王伦多次应试都没有中,为此他很恨主考官,觉得宁可他负官府,也不可以让官府负他,所以就这样,他雇了武林盗首杀了主考官,后来武林盗首被捕,王伦只好带着几个徒弟上了梁山。

林冲当时被逼上梁山后,王伦见他很有本事,就处处刁难他,因为王伦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无法接受比他强的人上梁山,因为他觉得这样他老大的位置会被抢。林冲在王伦的刁难下过着隐忍的生活,但是后来他越来越受不了王伦了。

在劫取生辰纲之后,由于吴用和晁盖也受到了王伦的排挤,于是在吴用和晁盖等人的默许下,终于有一天,林冲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他对着王伦说出了对他的各种不满后,就见林冲手起刀落,王伦尸首分离。

王伦生前的性格没能壮大梁山,也召来了杀身之祸,所以林冲杀王伦,获得了众人的赞扬,他被推举成为寨主,但是林冲推荐了晁盖,而梁山的局面也就此被开拓,林冲也因为以上原因让出了三把交椅,获得了晁盖等人的好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3
公孙胜才是最明白的人
本来想做个开国丞相的
没想到宋江最后招安了

宋江上梁山以后,重用军师吴用,远离公孙胜,
原因是吴用和宋江一样身份地位,而公孙胜是皇家道士,身份比较高
之后又得到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等跟他有共同志向的人
这些人都是想当大官,但是被奸臣贪官当道没法上升
为招安铺平了道路
但是对于公孙胜、武松、林冲、鲁智深这些曾经跟朝廷有仇的人来说
都明白朝廷肯定会秋后算账,自然不想招安了

说白了,就是宋江利用自己的名声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跟现在的明星广告,产品却是假货,害了消费者一样的道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在水浒第71回石碣村水泊梁山大排名公布前,梁山的英雄座次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林冲都与正负首领位置有一定距离。 林冲入伙梁山为第一阶段,当时林冲位列王伦、杜迁、宋万之后,朱贵之前,是倒数第二名梁山头领,属无足轻重之辈(见10、11回);晁盖等生辰纲七杰(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上山后,林冲位列第四,与晁盖、吴用、公孙胜共同主持山寨事务,这是林冲在梁山位置最好的一段时期(见第18、19回);宋江入伙梁山后,是林冲位置不断后移的过程,到第71回石碣天书排位,林冲是第六位,彻底离开梁山领导层,为马军第二首领,五虎将第二名,排在大刀关胜之后。 也就是说,林冲从头到尾没有做过梁山的首领,而且是离首领的位置是渐行渐远的过程,事实上不存在成为梁山首领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表明,林冲没有机会成为梁山的首领。至少在梁山第一、第二次人事变更中,只要林冲愿意,是可能做成山寨首领的。 以林冲之力,初入梁山,即可杀王伦自立为王,杜迁、宋万之流即使反对,能力也不够。而且,有柴进柴大官人的面子在,很快就可以冰释夺王之不快,毕竟林冲的能力、心胸、人望,都要高出王伦不止一筹,跟他干黑社会,比跟王伦干要有前途得多。 晁盖等人上山后,林冲火并王伦之后,其实也还是可以自立为王。书中第18回写道: 林冲疾把王伦首级割下来,提在手里,吓得那杜迁、宋万、朱贵都跪下,说道:“愿随哥哥执鞭坠蹬!”晁盖等慌忙扶起三人来。吴用就血泊里过一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 吴用当然是演戏。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林冲假戏真做并无不可,而且胜算极大。不过,林冲没有那样做,书中第19回交代如下: 却说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 众人道:“头领言之极当。” 晁盖道:“不可。自古强宾不压主,晁盖强杀,只是个远来新到的人,安敢便来占上。”

再三再四,扶晁盖坐了。林冲喝叫众人就於亭前参拜了。林冲等一行人请晁盖上了轿马,都投大寨里来。到得聚义厅前,下了马,都上厅来。众人扶晁天王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中间焚起一炉香来。 此时,决意让出第一把交椅的林冲,还可以在把第一把交椅让给晁盖的同时,自己坐第二把交椅当副天王,排在吴用、公孙胜之前。这样的安排,是新旧各方都能接受的格局。 如果这样的格局形成,宋江上梁山后,梁山的最高管理层应该晁盖、宋江、林冲三人为王的局面。后来宋江升正天王后,如果改进梁山的最高管理层,引进卢俊义为副天王或二天王,林冲还是可以继续做三天王,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人事安排。但林冲还是选择让位: 林冲向前道:“小可林冲只是个粗匹夫,不过只会些枪棒而已;无学无才,无智无术。今日山寨幸得众豪杰相聚,大义即明,非比往日荀且。学究先生在此,便请做军师,执掌兵权,调用将校。须坐第二位。”吴用答道:“吴某村中学究,胸次未见经纶济世之才;虽曾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岂可占上!”林冲道:“事已到头,不必谦让。”吴用只得坐了第二位。 林冲道:“公孙先名请坐第三位。”晁盖道:“却使不得。若是这等谦让之时,晁盖必须退位。”林冲道:“晁兄差矣;公孙先生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哪个及得!”公孙胜道:“虽有些小之法,亦无济世之才,如何敢占上,还是头领坐了。”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公孙胜只得坐了第三位。

再往下,林冲实在让不不去了。
林冲要再让时,晁盖,吴用,公孙胜,都不肯。三人俱道:“适蒙头领所说,鼎分三足,以此不敢违命。我三人占上,头领要再让人时,晁盖等只得告退。”三人扶住,林冲只得坐了第四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主导林冲不肯做晁盖的副手呢? 这首先要归结于林冲的理智,知道自身的短处与长处。梁山马上步下,陆地水里,战将近百员,但真正像林冲那样懂大局,有定见,明是非的,其实很少。这一点,在多次战斗中都有证明。晁盖愣闯曾头市一役,算是证明之一。 一连三日搦战,曾头市并不曾见一个,第四日,忽有两个僧人直到晁盖寨里投拜。军人引到中军帐前,两僧人跪下告道:“小僧是曾头市上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今被曾家五虎不时常来本寺作践罗造,索要金银财无所不至!小僧尽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只今特来拜请头领入去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 晁盖见说大喜,便请两个僧人坐了,置酒相待。独有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道:“他两个出家人,怎肯妄语?我梁山泊久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他两个与我何仇,却来掇赚?况兼曾家未必赢得我们大军,何故相疑?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我今晚自去走一遭。” 林冲苦谏道:“哥哥必要去时,林冲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只在外面接应。”晁盖道:“我不自去,谁肯向前?你却留一半军马在外接应。” 我们先不去分析晁盖要不要亲自带兵打曾头市,分宋江的兵权,树立自己的威望(相关分析可见拙博“一个不称职的黑社会老大”-博主注)。单就打曾头市并已经临敌这一节来说,只要晁盖不蛮干,临场听从林冲的劝告,由林冲代替晁盖与僧人进去控虚实,晁盖未必会送死。只要不死,机会始终还是有的。 晁盖中箭后,群龙无首,强敌在彼,悲观与恐慌笼罩在梁山泊孤军头上,全军覆没关键时候,又是林冲冷静应对,先是安排人送晁盖回山寨并等候进退军令;在得到退令后,有序撤退,带领残兵回到梁山。 除了理智之外,明智也是林冲的一大特点。 前面说过,以林冲的能力与胸怀,初次上梁山,林冲完全可以杀王伦而自立为王,但林冲没有这样做,而是委屈求全般做了最末一名首领。人在走投无路时,不外两种选择,或者铤而走险,或者委屈求全。林冲选择后者而弃前者,应当有其很明智的考虑。试想,火并了原来的首领,名声会传到江湖上,自身江湖形象恶了也罢,容易堵住英雄路,山寨做不大也是很现实的。这也是火并王伦之后,林冲不肯做第一、第二、第三首领的重要原因。“江湖驰誉望”(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见第10回。),这是林冲很看重的人生信条。 上面是从主观愿望、性格与实际情况等方面,分析林冲做不成梁山大王的原因。 事实上,从技术与操作层面来说,林冲也是有短板的。 纵观林冲在梁山前后的作为,是个非常好的将才,但确实不足以称帅。何以言之?为帅之人,更多的是管人的能力,即管将的能力;而为将的,更多的是打仗能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韩信总结的他与刘邦的区别,一个善于管兵,一个善于管将。 纵观一部水浒,显示林冲武艺高强的地方不少,显示其临战能力的地方也有,但展示其笼络人才的地方几乎没有,更谈不上有藏污纳垢的能力。此外,林冲的交际面也着实不够广泛,在这方面,他甚至还不如他的好朋友鲁智深。比如,平日里,更愿意与人较量枪棒,并以此结交朋友,像与鲁智深成为莫逆之交,就是这样的路数: 智深道:“说得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见第6回)
以林冲这样的个性,应该与秦明、武松、杨志、李逵之流相处,应该都是愉快快悦的。因为这些人,都有值得林冲表扬的地方,也都会对他发自内心的“端的使得好”有英雄想见恨晚的相惜感。当然,林冲很可能看不上李逵的滥杀无辜。 不过,林冲虽然心思够细密,但与宋江比起来,可能懒得花更多的心思做人事梳理,像为王矮虎娶妻这种事,林冲可能想得到,但能做得出吗? 在派系平衡上做功课,林冲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为。他能像吴用那么用心经营吗?一部水浒,英雄间相互引荐,连李逵还知道把打铁的汤隆介绍到梁山呢。可翻遍120回的水浒传,不见林冲有类似举动因此,他的二半子徒弟操刀鬼曹正,是走的鲁智深路线上的梁山。 因此,在领导戴宗、李应、花荣、燕青、汤隆、朱贵、乐和之流,甚至朱仝这样武将,林冲都未必非常得心应手,更谈不上与高俅童贯这样的赃官推杯换盏了。 因此,林冲如果真的做老大,要么不胜其烦很快退位,要么可能因处理失当而被推翻。老大可不是什么人都做得了的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