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就一定是感统失调吗?什么时间训练最好?

如题所述

宝妈您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正常的。没必要那么纠结。

现在知儿网团队来跟大家谈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希望在你育儿的过程中有参照的作用。请你记得,方法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老师或家长谈到某孩子智力很高、非常聪明,就是坐不住,爱动,听课、做作业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答非所问。这就牵涉到注意品质或控制意志力问题,你必须从小就要注意培养纠正。

学前期儿童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中。这一注意的特点是和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不随意性占优势,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较差相联系的。那么,对于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随意性的发展上。一般认为,注意的不稳定性不利于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感知,更不利于完成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比如、幼儿对事物十分好奇,喜欢东模摸、西碰碰,哪个地方有一种异样的声响,他就把目光转移过去,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所以,在学前期儿童学习时,要尽可能选择良好的环境,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结束以后稍作休息,再进行下一个任务,尽量避免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一连几个小时不让孩子出门,甚至不允许乱动,结果核子就消极懈怠,效果很不好。我们不妨化整为零,让孩子分段完成,在每小段任务内可提高注意力,提高正确率,也不至于从小就养成坏毛病。

其次,是注意广度的发展,也就是注意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曾做过—项实验,5岁以下的孩子在看《西游记》时,只注意节目中人物角色的衣着打扮、长相和动作表现,不理会情节的发展和思想变化;而到了5岁以后,孩子不仅对视觉形象感兴趣,同时会明白一定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的好与坏。因此,我们要学会诱导孩子思考问题,在看和听之前就下达一些任务,便于提高孩子的注意能力,使他能全神贯注于视听过程。

最后,注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的积极发挥。学前儿童在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时候,能不能有计划地分配注意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3—5岁的儿童在院子里寻找一件“丢失”的物品,结果发现年龄较大的5岁幼儿能较有计划地逐处把院子的每个角落都找一个遍,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毫无计划地东找找、西找找。

知儿网要说的是这个实验告诉你培养孩子注意力分配的方法、步骤,提高做事效率,不能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要善始善终,否则就不能奏效。

最后的最后,请你相信,任何的成功并非偶然,你要始终坚信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成功方法!

祝您孩子学业进步,健康快乐!追问

孩子已经是8岁了上二年级了。怎么办?

追答

那也没事呀,把孩子要做的事情分段给他来完成,时间由短到长,慢慢递增。同时不断的鼓励,让孩子增加信心,这比怎么都来得重要。同时无形中就在培养孩子的长时间能坐得住的能力。

切记不能强行,硬来只能适得其反。比如,跟孩子说,孩子,等下9点钟我安排个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一起来做。(这个你说的要有吸引力,而且是真的)。然后你就建议孩子最好你能在8点30分之前完成你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时间慢慢变长,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集中注意力及坐得住的习惯啦。方法是死的,要灵活变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0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备条件之一,能够使孩子上学后学习专心。可是,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致使有的孩子上小学后,很难适应正规学习,表现在上课时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当孩子在上小学时就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后,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呢?

首先,应从生活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作息、用过的东西还原、做好每一件小事。
孩子天生有一种好奇心,那些从未见过或听过的事物都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家长应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观看奇花异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筑,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仅靠注意力是不够的,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心理学家指出,自控力是驾驭人类活动和行为的最高指挥官。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练乒乓球、练书法、做手工活、下棋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孩子对某事物的兴趣越浓,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家长不要整天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要鼓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掘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及兴趣,并借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时、生活无规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学习是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脑内氧气,若望子成龙心切,整天强迫孩子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活动,必然造成孩子大脑疲劳而精神分散。心理实验证明:4岁孩子注意时间10分钟,5~6岁儿童也15分钟,7-9岁的孩子20分钟。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要学习,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非常重要。
另外,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切断一切干扰源,如看电视、大声说话、走来走去、一会儿看孩子做作业、一会儿给孩子送水果等等。除此之外,家长也可认真看书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据调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令无数家长头痛,要矫正此毛病,必须从家庭环境入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注意力不稳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二是心不静,常常分心、走神。只要家长用心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所做的事情上去,往往会有惊人的表现和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知觉发展不良,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情况属于生理障碍,应该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这些情况大多数是教育方式和成长的环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决生理上的问题外,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埋怨孩子不专心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有无不对之处。例如,孩子玩游戏时全身投入,正是在培养聚精会神的习惯,此时家长切不可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平时家长可以将游戏时间与日常生活配合恰当,并指定一个固定的玩游戏的角落,将环境安排得有条不紊,以减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家长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兴趣或超过能力所及的事,以免他们借着不断变换活动来逃避大人的责备。也切忌同时买太多的玩具及图书给孩子,使他们左顾右盼,不知所措,而无从培养仔细、有耐心、反复和专注一件物件的习惯。

那么,怎样让孩子上课不走神?
上课不能持久地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常常做小动作或跟同学讲话;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和事情;听到有掉笔声就扭头去看,等等,孩子这些上课不专心听讲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其实,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动症”外,相当多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由于自控能力差,他们不能自主地选择“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做什么”。据调查,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们不是不想认真听讲,而是没有能力去约束自己专心听讲。

那么,应如何训练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呢?

一、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如孩子要东西急切,家长可以要孩子讲出3

个合理的理由,否则不予满足;

二、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抗干扰训练,如在有噪音的环境中大声

朗读、静心抄写;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如让鸡蛋站起来的训练,

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四、进行日常行为训练。通过“自我督导”训练,孩子可以自觉地检查自己的

为,并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

五、进行意志力的训练。家长可以选取1-2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或游戏对

孩子实施训练,让孩子的意志力变得坚强起来。

实践证明,只要家长按照以上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在1-3个月内必将有惊人的变化,注意力也有巨大的提高。随着自控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孩子的成绩必将直线上升。
第2个回答  2019-11-13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