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如题所述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文物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其中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是中国已知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还有发现的亚洲已知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馆内收藏有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中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长8米,高4米的黄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复制品。 代表藏品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向于妩媚,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齐家文化,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葫芦形网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 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施红、黑彩,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旋涡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兰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彩绘木博戏俑: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人高29厘米。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铜奔马,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 绢底平绣人像: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4
是指里面的驿使图画像砖么
在国家宝藏的27个宝藏里面包括这个
而且还在QQ浏览器的专题里面看到过
现在用里面的识你所见功能,还能直接识别该宝藏显示详情
第2个回答  2018-12-16
国家宝藏里面有这个东西,
QQ浏览器识你所见正式推出文物识别功能,
在手机中下载个QQ浏览器,可以帮你识别各种宝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