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的基本信息

如题所述

北京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过去老北京人谝富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北京老字号(Peking's time-honored brand)一览表
柳泉居 1567年 黄酒铺
大顺斋 1640年 糖火烧
烤肉宛 1686年 烤牛肉
同仁堂 1669年 药铺
都一处 1738年 烧麦
天福号 1738年 酱肘子
信远斋 1740年 酸梅汤
砂锅居 1741年 京味白肉、沙锅
正明斋 1751年 糕点
白魁老号 1780年 清真
一条龙羊肉馆 1785年 涮羊肉
长春堂药店 1795年 药铺
马聚源 1817年(1811?) 帽
龙门醋坊 1820年 醋
同和居 1822年 家常菜、三不沾
谦祥益 1830年 丝绸布匹
大成斋鞋店 1842年 布鞋
同春楼 1842年 山东风味
正阳楼 1843年 螃蟹、涮羊肉
烤肉季 1848年 烤羊肉
宝兰斋 1851年 奶油类糕点
内联升 1853年 鞋
鸿宾楼 1853年天津,1953进京 清真风味
便宜坊 1855年 焖炉烤鸭
步瀛斋 1858年 鞋
惠丰堂 1858年 山东风味
天兴居(会仙居) 1862年 炒肝
老正兴 1862年上海,1956年进京 上海风味
全聚德 1864年 挂炉烤鸭
泰丰楼 1876年前后 山东风味
王麻子刀剪铺 1651年 剪刀
张顺兴刻刀铺 1880年 刻刀
吴裕泰 1887年 茶叶
丰泰照相馆 1892年 照相
瑞蚨祥 1893年 丝绸布匹
荣宝斋 1672年 字画
东兴楼 1902年 山东风味
厚德福 1902年 河南风味
全素斋 1904年 宫廷素菜
成文厚 1904年济南,1935年进京 帐簿文具
张一元 1910年 茶叶
精益眼镜 1911年于上海 眼镜
庆仁堂药店 1912年 药铺
同升和 1912年天津,1933年进京 鞋帽
东来顺 1914年 涮羊肉
来今雨轩 1915年 红楼风味
亨得利 1915年镇江,1927进京 钟表
戴月轩 1916年 文房用具
庆林春 1917年 茶叶
瑞珍厚 1917年 清真风味
功德林 1922年于上海1984年进京 素菜
乐仁堂 1923年 药铺
五芳斋 1924年 江苏风味
森隆饭庄 1924年4月17日 江苏风味
丽丰祥 1924年8月18日 丝绸布匹
仿膳饭庄 1925年 宫廷菜
锦芳小吃店 1926年 京味小吃
普兰德 1927年上海,1956进京 洗衣
同春园 1928年 山东风味
萃文阁 1930年 字画篆刻
丰泽园 1930年 山东风味
西来顺 1930年 清真菜肴
永仁堂药店 1933年 药铺
永安茶庄 1935年 茶叶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1936年 丝绸布匹
大明眼镜 1937年 眼镜
萃华楼 1940年5月16日 山东风味 详
延吉餐厅 1943年 朝鲜冷面
又一顺 1948年8月8日 清真风味
听鹂馆 1949年 宫廷
康乐餐馆 1950年 江南风味
马凯餐厅 1953年 湖南风味
晋阳饭庄 1959年 山西风味
清秘阁 宋末元初 字画
淮扬春 1940左右 淮扬风味
永安堂 明朝永乐年间 药铺
万全堂 明代永乐年间 药铺
鹤年堂 明代嘉靖末年 药铺
千芝堂 明代末年 药铺
黑猴儿帽店 明朝末年 帽
曲园酒楼 清代中叶长沙,1949进京 湖南风味
文盛斋 清嘉庆年间 宫灯
森泰茶庄 咸丰年间(1851-1861年) 茶叶
浦五房 咸丰年间,1956年进京 南味肉食
致美斋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 山东风味
吴肇祥 光绪年间 茶叶
新丰楼 民国初年 山东风味
六必居 明中期 酱菜
青云阁 乾隆年间 多种北京老字号小吃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
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
剪刀锻制技艺
北京龙顺成中式家具厂
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
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工艺
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
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
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北京烤肉制作技艺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
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
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装裱修复技艺
古籍修复技艺
北京豆汁习俗
北京宫廷补绣
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
北京宫灯
壹条龙清真涮羊肉技艺
红都中山装制作技艺
瑞蚨祥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
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
马聚源手工制帽技艺 字号牌匾上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商家铺户的匾额以饱满端庄的楷书为佳。一来,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厚润的楷体字,象征着物阜年丰,财源茂盛之意。纵观京城老字号的牌匾多以楷书为主。那些笔走龙蛇的草书或干瘪枯瘦的字体不宜用于匾额。
北京老字号匾额多出自于寿石公、陆润庠之笔。现代名人题匾较多的是郭沫若、赵朴初、董寿平、溥杰、启功。保存下来有名的老字号牌匾有:大栅栏“乐家老铺”为寿铠所书。“瑞蚨祥鸿记”茶叶店为吴春鸿所书。“稻香村南货店”为寿石公所书。琉璃厂的“荣宝斋”为陆润庠所书。“商务印书铺”为郑孝胥所书,“韵古斋”古玩铺为宝熙所书,“中华大药房”为冯公度所书,“亿兆百货店”为张伯英所书,“静文斋南纸店”为徐世昌所书。“步瀛斋”鞋店为毛昶熙所书。“西鹤年堂”的匾,相传是严嵩之子严世藩所书。“都一处”烧麦馆的虎头牌匾为乾隆所题。
北京的许多老字号牌匾,在“文革”时被砸,有的已失踪。能保留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许多匾额是后来由名人题写的。
现存的老字号匾额由郭沫若题写的很多。在当代书法家中,郭老的字堪称翘楚。郭老题匾从没收过“润笔”。他为人比较随和,有时请他吃顿饭就能讨块“匾”。当然,郭老也看字号的名气大小,不是随便乱题的。“都一处”的匾出自郭老之手。有一次,郭老和夫人到“都一处”品尝烧麦,跟经理栾寿山和几位职工聊起乾隆写的虎头匾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