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材插图的作用及如何使用?

如题所述

 可能很多老师没有注意教材中的插图,其实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各个年级段而言,语文书上的插图非常丰富。个人认为插图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难理解段落的一个形象解释。插图形象,色彩艳丽,对于我来说是经常用到的。学生在读语文书的时候,首先也会被书本上的插图吸引,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在意,我们在小的时候,只要是在上课的时候不想听了就会在插图上描描画画,觉得很好玩。我今年带三年级,在课堂上也会看到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时会拿笔描图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语文老师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多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然插图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便不可忽视这一教学资源。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一语中的,文本中的插图对于延伸文字内容大有裨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挖掘插图资源并进行适合课堂的教学?1.借助插图,导入文本  案例一:在教授《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我这样导入:“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书中的插图,这是什么地方能说说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插图让学生吸引,这堂课从一开始,学生们便积极发言,气氛非常活跃。巧借插图,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又为学生的说话搭建了平台。  2.借助插图,链接文本  案例二:《西湖》第2-3段是描写西湖湖美景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欣赏插图,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色。  生:远处的山脉若隐若现,湖面广阔无垠,有点点白帆驶过,眼前的湖水坐拥在一片翠绿之中。  生1: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生1:湖光山色、山水相拥。  生:……  由欣赏图片而引出一系列的问题,顺其自然的把图和文链接到了一起。学生在老师的链接提问中把握了文本的内容,领略了春和景明时的西湖美景,进入了文章创设的意境:同时,问题拓展还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感受能力。插图是静止的,无声的,但作为课文内容的体现,只要教师链接得当,课文插图就“括”起来了。而同时,“活”起来的插图又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总是试着从各个方面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事实上,插图虽小却大有用处。它不是一根不起眼的鸡肋,而是一碗飘着浓浓香味的鸡汤。只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像对待文字那样去精心教学,巧妙利用,就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滋味,更富韵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