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停顿 重音 以及朗诵技巧

谢谢

一、停顿节奏划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重音及朗诵技巧: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

“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 

“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

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

扩展资料

1、作者:【唐】李白

2、白话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留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东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黄金也还会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尽情享受欢乐,一气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一曲,请你们一定要侧耳细细倾听。

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不稀罕,我愿永远沉醉酒中不愿清醒。

圣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无声,只有那善饮的人才留下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平乐观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饮。

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你尽管端酒来让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贵五花马还是狐皮裘,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与你同饮来消融这万古常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将进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6

停顿及重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朗诵技巧:

1.声音要洪亮,咬字要清晰。

2.诗词要背诵得滚瓜烂熟。

3.情感要表现出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声调随着诗词的内容做到高低起伏。

4.动作要表现的从容大方,自信,随着诗词的朗诵而变化。

扩展资料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将进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发源于昆仑山,地势极高),“不复回”——不再返回,均须重读。“不复回”隐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类似还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我们头脑中应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犹言人生苦短,“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类似还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 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此时兴致高涨,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天生”一联更追加了“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于是连呼“烹羊宰牛”,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酒到酣处,意兴遄飞,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俗话说酒多话多,歌的内容其实就是诗人借题发挥的牢骚话,也就是酒后吐真言。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 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当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选择逃避,不满,反抗。 鲜明的爱憎道出了诗人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 为了让自己“长醉不醒”的愿望名正言顺,他还援引“古来圣贤”来证明,比如孔子、孟子,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实际是说他们被世人冷落,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这是从反面来论证,“皆”体现了愤激。 更有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惋,而不平,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既然明鉴历史,选择了长醉不醒,于是就痛饮狂欢了。 “主人”两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如见。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读后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用全部家当买酒,不是消一般的儿女情愁,而是积淀了很多年很多世代的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10-15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充满了激情和豪迈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停顿、重音以及朗诵技巧的一些建议:
停顿:在朗诵《将进酒》时,应该在每个句子的适当位置进行停顿。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句诗中,你可以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和“不复回”这些词语后面进行停顿。
重音:在朗诵《将进酒》时,应该把重音放在某些词语上以突出情感。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句诗中,你可以把重音放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和“不复回”这些词语上,以强调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朗诵技巧:在朗诵《将进酒》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来增强表现力:
激情:在朗诵这首诗时,要充满激情。通过声音的起伏和高低来表现诗人的豪迈之情。
声音的变化:在朗诵这首诗时,要善于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例如,在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时,可以用低沉的声音;在表现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时,可以用明亮的声音。
呼吸:在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呼吸的运用。通过深呼吸来控制语速和语调,使朗诵更加自然流畅。
手势:在朗诵这首诗时,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例如,在表现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时,可以用展开双臂的动作;在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时,可以用握手的手势。
总之,《将进酒》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迈之情的诗歌,通过合理的停顿、重音和朗诵技巧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这首诗的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