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哪个是皇帝的女儿,哪个是王爷的女儿?每个朝代的称呼都不一样吗?

麻烦详细解答

皇帝和皇后之女册封后称“固伦公主”,皇帝和妃嫔等后宫之女册封后称“和硕公主”
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郡王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县主”
贝勒之女称“多罗格格”,汉名“郡君”
贝子之女称“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镇国公之女和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满语格格是小姑娘,小姐的意思后来指满清皇亲国戚之女。“固伦”满语里是“国家”的意思,“和硕”是“一方,方向”的意思,“多罗”是“执政的意思”、“固山”是“旗”的意思。
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最多可以封亲王,是清朝最高的一个爵位,往下是贝勒、贝子。贝勒是清朝的一个爵位,王爷的儿子可以被叫做贝勒。

格格,满语,“小姐”之义。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呼。《清会典.宗人府》:“格格之等五,不入五等曰宗女。”《清稗类钞.称谓.皇室皇族之女称谓》: “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

爵位有恩封和功封的区别.恩封爵位针对宗室,外戚,不仅仅限于皇帝亲子,只不过根据关系亲疏有高低之分.功封爵位无特定对象.有功即可.
无论恩封功封,均有最高爵位限制.清代宗室的最高爵位为亲王,外戚为一等承恩公(乾隆后为三等),汉人为一等XX公(极少).
如果宗室恩封者有功,其爵位可以再次晋升.升无可升时(如亲王),可以允许子孙多袭一代(本来儿子应降到郡王)或世袭罔替.
比如,清晚期的庆亲王奕劻,其祖先本来是乾隆帝幼子庆亲王永麟,到奕劻这一代,爵位累降且不是长房嫡孙,只得到一个辅国将军.但因他"屡立大功",光绪末年又升到亲王并世袭罔替,此时的奕劻和清代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这个爵位就是恩封+功封混合体.
皇太极前,贝勒是后金最高爵位,阿敏因有功而得此爵位.
阿哥只是称呼,相当于汉语的公子/少爷,用于皇室,相当于皇子.

清朝以前朝代,对王爷子女的称呼:
女儿——郡主
儿子——小王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6
公主和格格是一样的,只是公主是我们汉族的叫法,格格是满族人的叫法,格格这个称呼也只有清朝才有,公主和格格不一定要都的皇帝的女儿,通常比较得宠的王爷的女儿也有可能得到皇帝册封为公主的称号!不过一般王爷的女儿都叫做郡主,清朝的时候王爷的女儿也叫格格!
第2个回答  2010-08-17
满清入关以前,也就是他们还叫“后金”的时候,没有真正的皇帝,只有部落首领,那时贵族的少女都可以称为格格。“格格”是满语,只有清朝时才有这种称呼,但不是一直在用
公主是汉族对国君之女的称呼,起码得是诸侯王这个级别的,从战国开始往后汉族的政权基本都这么称呼皇帝的女儿。王爷的女儿一般是郡主。
满清入关以后,从皇太极开始,确立大清国号以后,就入乡随俗遵从明朝的制度,皇帝之女改成公主,亲王之女称为郡主。一般电视剧里,凡是清朝的贵族少女都叫格格是不准确的,起码对外的官称都是“公主 郡主”清朝还对这些称呼有一套很严格的规定。“格格”这个称呼存在也有可能只是满族人内部的非正式称呼
第3个回答  2010-08-17
第一个问题:汉代是公主,清代(主要是满族)主要是格格
第二个问题:
先是格格的等级(一看就知道了)
清朝贵族女子等级
第一级 固伦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伦满语为天下(虽然是公主但意思不同--看我下面的注意)
第二级 和硕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硕满语为地方 (同上)
第三级 和硕格格 亲王之女 汉语为郡主
第四级 多罗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汉语为县主
第五级 多罗格格 贝勒之女 汉语为郡君
第六级 固山格格 贝子之女 汉语为县君
第七级 格格 公之女 汉语为乡君
第八级 统称为宗室女
关于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亲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郡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儿,称和硕格格,也称和硕公主。最尊贵的公主,称为固伦和硕公主。

公主的如下:
皇帝之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有时,皇帝最大的女儿也称长公主。嫡出长公主有时也会被晋一级加封,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北宋徽宗时期,曾一度改公主为“帝姬”。

注意:清朝的公主意思是不同的而清代,皇后的女儿被称为固伦公主,满语为“国、至尊”。而妃嫔生出的女儿为和硕公主,意为“一方”。

第三个问题:个人认为其实都差不多,只是有一些意思不同而已
第4个回答  2010-08-16
格格那是满清时候的称呼,就是公主的意思。但是,公主的意思又比格格广,皇帝的姐姐妹妹女儿侄女,都可以是公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