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走进”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23
让真实走进我们常听语文老师说:“我最不愿看的试题就是学生的考场作文,因为每次看作文,多数学生的作文,不是你看烦了的那几件事转来转去,就是七拼八凑别人作文的东西!看这样的作文简直就是被折磨!”   确实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上现象,但是学生的作文如此,难道和我们语文老师的教育没有关系吗?“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作文求“真实”是作文之根本,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没有把作文要“真实”这一理念教给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内容真实,情感动人,必须要教会学生写“真”!   那么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生活写进作文,使学生的作文用真事打动人,用真情感动人呢?   首先、教师要教学生做“真人”。做“真人”是做人之根本。想做一个好学生,首先做一个品行端正、明辨善美丑的人;想写出源于生活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真人”。只有“真”的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真实的东西,他们才会抓住生活中真实的东西,把它展现在自己的笔下,他们的语言也才会符合真实的“客观标准”,才会使作文富有表现力。他们所叙写的事件,才能符合生活实际,不虚假不造作不矫情,才能感动人。   其次,教师要教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时越容易,读时越真实,越容易感动人。鲁迅的《朝花夕拾》篇篇动人,那是儿时的生活经历;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路遥曾亲自体验背砖烧砖的劳动。教师在学生平时作文时,命题要贴近学生的年龄阅历,这样学生才能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每天的见闻、感受写进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多了,情感丰富了,记写真实生活的习惯也养成了,一箭三雕!   再次、教师要教学生有一颗充满爱而又感恩的心。《背影》感人,是朱自清对父亲爱的真情流露。因而,教师要教学生在“冬天也能闻到玫瑰的芳香”;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以及怎样去经营未来美好的人生去爱。教会学生在生活上应该要感恩父母、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谢他们给了自己生命、智慧、给了希望和爱。只有对这美好的时代、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充满爱的世界饱含爱和感恩;学生对幸福的感觉才会敏感而又心悦,才会把自己感恩的心倾诉与笔下,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第四、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挖掘的好习惯,做有心人。法布尔的《昆虫记》,那些可爱的小昆虫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是精心观察的结果。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思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再多,频率再高,如果他不去观察思考,那么他对于社会自然的感知无异于一个动物对社会自然的感知。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可言。他写的作文也不会有什么真实的东西。   作文要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第五、用生活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把自己在生活的场景中听到的人物语言提炼出来,让文中的人物说自己生活中的话,别让学生腔淹没了人物。孔乙己,胡屠夫其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光照千古。生活是丰富的,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也是丰富的,把这些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的语言不用刻意去经营,就会很有张力和感染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作文技巧的训练。有材料,有内容,教师还要注重作文的形式训练,注重作文材料的剪裁,其目的是使作文内容更紧凑,情节更曲折,感情更动人。真实的东西,如果仅仅是流水账的记录,缺少对重点内容的重点描述,重点表现,其作文同样不会感动人。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催人泪下,成为语文教材多年来的保留篇目,除了真情实感的抒发外,还在与其悬念的设计,线索的安排,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作文要取得高分并不难,关键一个字,那就是“真”,教师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表现生活,不为了学生的分数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技巧。那么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并且写得生动感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教师也不会在看作文时认为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相反,那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