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物课堂充满魅力

如题所述

一、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探究是进行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初中生大都十三四岁,他们喜欢动手,乐于探究,所以实验能将他们深深地吸引。因此,做好实验是让生物课堂充满吸引力的好方法。
比如,在讲到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时,假如我们把六大营养成分列举出来逐一讲解,接着再举一些常见的食物,告诉同学们各种食物分别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并让他们识记,那么多数同学会感到枯燥无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如果我们通过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那么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恰好教材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安排了一个实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这个鉴定实验包括三部分:(1)从米饭、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碘酒,观察碎屑发生了什么变化。(2)取一些鸡蛋清,分别放进两只烧杯里,其中一只加入少量开水,并迅速搅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3)拿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用牙签蘸一点食用油点在白纸上,与压过花生的白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在第一个小实验中我把三种食物的碎屑都发给了大家,并增加了两个问题:(1)遇到碘酒变蓝是哪种营养物质的特性?(2)通过你的实验,可以证明三种食物共同含有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在课前准备实验时,我发现第二个小实验中“将少量开水倒入蛋清中”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可能是水少造成温度偏低。于是针对这个实验我也给他们增加了一个问题: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你能否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实验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高,他们对操作过程感兴趣,对回答问题更感兴趣。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小提示,通过探究知道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关于第二个实验,有的同学想到了将实验方法改为“将少量蛋清倒入开水中”,经过这样的改进,实验现象明显多了。
在这样的实验课上,同学们被牢牢吸引,他们不再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而是热情高涨,兴致盎然,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获取了生物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我认为做好实验应是让生物课充满吸引力,充满活力的好方法。
二、提高生物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副课教师上的课不被学生重视,副课教师本身也会被学生看不起。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我们自己。一些教师认为自己上的课既然是副课,就没有必要去认真准备,每节课都随便糊弄一下,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这样的课怎么能吸引学生,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看得起?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连老师都看不起,又怎么可能会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呢?那么,生物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个让学生钦佩的老师。
教师要想提高人格魅力,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学生对我们教的学科有偏见,我们自己一定不能有偏见。学科没有优劣,知识没有贵贱,生物课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上好生物课、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要精心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节课。我们的工作态度转变了,学生也就不会马马虎虎了。记得有一次和学生聊天,一位学生说:“以前我经常在生物课上看小说,现在不好意思看了。”我问:“为什么?”学生说:“你上课那么认真,我们当然不好意思做其他事了,要不我们就太对不起你了。”我又问:“你们怎么能看出我认真的?”学生:“你的板书整整齐齐,你讲课时讲得非常流利,说明你上课前肯定充分准备了。我们以前的生物老师从来不板书,而且有时讲着讲着就断了,我们觉得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听完学生的回答,我很为那位同行脸红,同时我也感到一丝欣慰:只要努力付出了,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当然,仅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十几岁的孩子已经具有很鲜明的是非标准,他们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去判断教师的为人。一个道德修养高的教师会让学生信服,在他的课堂上会规规矩矩、认真听讲。一个道德修养差的教师会让学生反感,甚至让学生看不起,即使课上得很好,学生也会从内心进行抵触。所以,教师较高的人格魅力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吸引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道德修养上为学生作出表率,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将学生深深吸引住。
三、提高生物课堂的亲和度
在亲和度较高的课堂上,班级里会充满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大家愉快地进行沟通和学习。所以,课堂的亲和度较高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让课堂充满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我们生物课往往是每班每周才2-3节,学生又不是很重视,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与生物课的距离。要想缩短这种距离,增加生物课堂的亲和度,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能在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由于生物课的节次较少,学生往往会对生物教师感到生疏。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一定要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每当我盯着一个学生的眼睛第一次叫出他的名字时,学生的眼睛里就会闪出一种欣喜的光彩。这样,学生和我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被主课教师看好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亲切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有时会激动半天。所以,熟练地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是对学生的尊重,也会让学生们感到老师很亲切,老师在关注自己,那么,课堂的亲和度也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就更强了。
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课堂上因人而异地进行提问。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督促作用,如果学生答对了老师的提问,他将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们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让被提问的同学能答出正确答案,尽量避免因提问而让学生难堪,从而使多数同学在生物课上充满自信,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如果这样,多数同学就会期盼着生物课的到来,那么生物课不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5
如何让生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很重要。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