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如何发挥好党的三大作风

如题所述

三大作风从提出到现在,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不可缺、提高执政力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弘扬三大作风的重大意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三大作风的贯彻落实,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努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个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前进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一个根本方法。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统一起来,始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一是对待理论要有求真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它提供给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这种方法掌握和运用得怎么样,学习者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缺乏求真的态度。有的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作机械地、僵化地、绝对化地理解;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持怀疑态度,凭经验办事情;有的抱实用主义态度,断章取义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的学习理论不触及实际问题,做表面文章,为自己装潢门面。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学习理论就势必流于形式,运用理论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信真用的态度,联系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认真读书、刻苦钻研,懂得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减少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防止随风倒。

 二是了解情况要有求实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没有对实际情况的深切了解,理论就是无的之矢。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里提要求、定政策,对基层实际情况不了解、不掌握;有的开展调查研究不深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有的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不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发展变化的实际。实际情况搞不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就无从谈起。只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功夫把事物的前因后果、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事物本来的样子这些本质性的问题搞清楚,把工作中的成绩教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弄明白,才能使所学理论得到正确的运用。

  三是指导实践要有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这个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不能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有的甚至有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讲理论头头是道,在实际工作中却另搞一套,说归说、做归做,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有的不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抓不住问题要害所在,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指导无方。用求是的态度,就是要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努力把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转化为解决矛盾、推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切实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

 2、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努力做到为民惠民利民。能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看有没有群众立场,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深厚的感情。革命战争时期,在极其残酷的政治环境和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力量和支持,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在党长期执政后,一些党员干部发生了角色错位,认为不是我们离不开群众,而是群众离不开我们,丢弃了群众立场、淡漠了群众感情,不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是极其错误、十分有害的,不管形势任务怎样变化,与群众的联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不能退步。

  一是体察民情要深入细致。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清楚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蹲点式调研,定期进行帮扶,在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意愿诉求,在和群众的摸爬滚打、朝夕相处中体察民情、增进感情。要防止粗枝大叶、浮光掠影,把到基层调研当作一种形式,做给上级看、做给群众看。要防止只看门面、只看典型、只听汇报,搞习惯性的形式主义,而不是把调查研究真正作为体察民情的有效方法。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是关注民生要真心实意。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去办。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特别要从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要真心实意,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虚情假意。要下真功夫,不能空喊口号、只说不做;要务求实效,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作为份内之责,不能为群众做点事就自认为了不起,更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群众的事敷衍应付、推诿塞责。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才会信任我们、支持我们。

  三是珍惜民力要说到做到。维护群众利益,珍惜民力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嘴上讲珍惜民力,实际上却滥用民力。有的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有的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而是标新立异,搞瞎折腾;有的搞铺张浪费,而对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真正做到珍惜民力,就要不断坚定宗旨意识,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度结合起来,防止把经济增长当成唯一目标,见物不见人,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为了短期增长损害群众利益。

3、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坚持党性原则、培育民主风气,努力做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是很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说,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还不够强,对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不愿讲、不敢讲,怕得罪人,奉行明哲保身的“好人主义”,之所以不敢讲、不愿讲,主要是私心作怪、以己为先,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最高位置上。从客观上讲,一些班子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氛围还不够浓厚,没有形成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风气,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宽松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很难真正地、有效地开展起来。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就必须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讲真话、讲原则、讲团结。

  一是坚持讲真话、讲实话,反对讲假话、讲空话。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同志之间对彼此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说一些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小问题就会酿成大错误。如果相互之间热衷于逢迎讨好、互相吹捧,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搞成表扬与自我表扬,就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这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要心底无私、光明磊落,批评别人不怕打击报复,批评自己敢于揭短亮丑,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而不是避重就轻、避大就小,也不能蜻蜓点水、轻描淡写。

二是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反对搞自由主义。没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做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要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把缺点和问题掩着、盖着、捂着。有意见有看法,要说到会上、讲到明处,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热衷于小道消息、信谣传谣,毁坏组织和同志的声誉。对他人的批评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人讲得对的要闻过则喜,虚心采纳,即使讲得不对,也要引以为戒,防患未然,不能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搞打击报复。

  三是坚持讲大局、讲团结,反对闹无原则的纠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始终把维护班子团结作为根本目的。要坚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把一般问题上纲上线,不把个别错误说成一贯表现,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搞意气之争。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场合、对象,既善于以理服人,又注重以情动人,防止态度生硬、方法简单,适得其反。要坚持用大局的观念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使班子达到真正的团结,防止用表面上的一团和气,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努力促进党内生活健康有序开展,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10
【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正是有了这三大优良作风,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遭到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要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也就是毛泽东所概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