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进入大学一个月以来在学习、工作、情感等方面的感受

如题所述

前言:
  大学,一个神圣的名字,一个外人向往,内人想出的城堡。别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自己小的时候也是农村长大,深能体会那一种感觉。很多外人看我完全没有其它90后的特质,可能真的是两个年代的交替综合体,一个理性与感性的思维根深蒂固。
  不知道为什么突发奇想的,记录下大学的点点滴滴,也许是等到多年以后拿出来看看,可能会为之一笑。2008年参加高考,最后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录取,就这样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到后来遇到她,最后等到毕业。
  到现在我才知道,我真的爱大学生活,爱她、爱班级、爱母校。可能会有“大学围城”的观念存在,一开始向往着的大学,踏入后优哉游哉,出来后才开始怀恋,时间可以回到原点,但已不是今天。好喜欢晚上闭上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幕幕重新上演,想抓却抓不住,只有放在胸口右边的口袋。偶尔重新回到学校,走走过的路别有一番味道,这个地方,曾经大家一起跳舞;这个地方,一次喝醉酒的发泄,这个地方,毕业留影的位置;这个地方……嘴角会有30℃微笑,不知道你有过同样的感觉吗?
  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每个人都在规划自己的人生,该去何方,而自己也一头雾水的跟上脚步,我不敢让自己落后。每当我伤心的时候,就对自己说,人生是一种态度,要学会放下,放下并等于失去,幸福你想多简单就有多简单;每当我矛盾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自己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优秀,我优秀的时候,成功自会倒向我;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这都坚持不过去,我以后怎么融入社会,实现我的理想。
  有一句话说: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大学,这么美好的风景,希望与你好好分享,拥有一样的心情。虽然我的用词平凡,但我相信我注入的感情,能够触动你最深的地方,希望能使你感觉到不平凡,带给你一个微笑。
  一、 学习生活
  一个大学生活,虽然不能用“丰富”去形容,但是我的成长,我自己都可以感觉得到。
  踏入大学校门
  和很多人一样,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背包里背着录取通知书,从老家坐车一开始都一直在看,害怕错过什么,连呼吸都有点急促。
  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开学的时候都9月23日了,在舅舅、表姐的陪同下,坐公车很快来到了学校门口。当真正站在门口的时候,没有当初的激动,一切都只是那么平常,顺着道路按流程报道。在体育馆里,由于我是专科,准备缴费的时候犹豫了,舅舅问了问可不可以转专业,得到的答案却是NO,说,“没事,以后找关系转了,问我要确定报名?或者现在回去复读还来得及。”我肯定说,是的。反而会有一种快感,根本也许就在懵懂中做了决定,根本不会想什么前途,脑海也许“前途”这个词还是后来才有的。感觉自己受够了高三,急想逃避,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急着想走,或许应该感谢,正是如此,才和他(她)们留下了回忆。记得后来她们开玩笑说:“假如你留级的话,我们都认识不了教授(同学取的)你了”。
  报完名随即就是到了公寓,找自己的住处,领了被套之类的,看到同寝室的室友有人在,主要是我去得比较晚了。随即表姐帮我理床罩、被套、生活必需品,当时感觉自己很尴尬,记得脸都红了,第一次在室友面前就这么丢脸,大男人(虽然我当时未成年,但从来不把自己当孩子看)了,难道这些都不会……其实不是我不会,又不是娇生惯养,主要是第一次这么远一个人开始新的生活,都不放心。完了天都快黑了,舅舅们说,他们回去了,我不知道怎么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在心里梗塞,说:“好吧,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那时候我才明白,一个人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放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需要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可能是我曾经缺少锻炼,又不懂得和人怎么交流。
  很害怕,就连和陌生人说话都会脸红的人,终于体会到,不对自己狠一点,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受环境所逼,没想到很轻松的和室友们转了转学校,随即去吃晚饭,心跳的厉害但慢慢就会平静,问问你叫什么,老家什么地方之类的随便聊聊。晚上睡到床上,闻着被套不熟悉的味道,好想捂着自己的头不敢透气,幸好还有手机做伴,也不去想明天会是什么样,不知是什么时候慢慢睡去。
  环境会改变你很多,更需要加点勇气调味,现在你需要改变,还来得及。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一个人走在沙漠行走,你是会选择死亡,还是继续向前走,哪怕不知道前方是不是尽头。
  第一次自我介绍
  大学,第一件事都是大家互相介绍认识,还记得我很害怕说话,和寝室的人一起坐在倒数的第二排,希望这一幕不会发生。偶尔和他们说几句话想缓解自己的不安,又不喜欢表露出自己情绪,甚至连说话都带有点颤抖。细细想着自己上去怎么说,怎么介绍自己,反复的练着,不知道心里说了多少遍,也没有认真去听别人说的什么。怎么很快就到我了,这一切还是感觉到这么突然。
  站上讲台,眼光都不知道投向何处,一下子脸都红了,说:“我DL,来自于四川巴中,巴中对于你们来说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一座古老的城市,红色文化根据地,永远抹不去的是那段历史。刚才不知道是谁说也是巴中的,哇,世界好小,这里都可以见到老乡。”说完匆忙的下台了,中间有位同学问我什么名字,我说DL,声音很小,她说,什么?我转身就走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自己的名字总是说不出口,难道是不好听的缘故?那我为什么还叫这呢?对自己没有一点自信吗?
  有时候都感觉到自卑,本来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是精神的展示,而我确实战战兢兢,说不出口。偶尔看到一本书《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就是心理暗示自己,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做得到。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自信,更主要的可以增加面对事情的勇气。每当下次说名字是,潜意识也好,深呼吸也好,都刻意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会好的,我肯定行。
  明知道事情是错的,假如不去改变,我还是一错再错,终究要和很多人一样。
  班级联谊,遇见就是缘
  大一前半学年,就是调节大家心理,拥有健康心态。走进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是一家子。彼此互相认识,让活动填满孤单,让笑声挤走哀伤。可能是远离家乡,或许是恋人分开,大都是不习惯一个人。这时你要想,有这么多新朋友认识而感到高兴。都是每个人要经过的阶段,不去哭着和昨天告别,而是笑着迎接明天。
  “遇见就是缘”,我第一句话。还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当主持人。以前虽然上过讲台讲课,但面对的都是一群熟悉的面孔,而现在一双双陌生的眼睛盯着你,让自己目光不知投向何处。“今天晚上,大家因为缘分坐在了一起。虽然天很冷,但气氛很热,让我们更high一点。”完全沉静在那气氛中,没有机会去看自己是否出丑。才发现自己还有这特点,站上讲台就完全忘我。忘记是谁唱《爱很简单》,开始我说,“爱开始是一种感觉,当你发现时,你已深深爱上她了,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爱就很简单。”说完,都哗然,以为我是恋爱高手。
  回到寝室后,几乎近段时间每天晚上讲爱情哲学,也许是经历过特有感觉。诸如,爱一个人就应该真心对待,两个人之间距离是问题吗?一个问题都足够讨论到深夜。从一开始两个人分开,彼此是不是会多了很多矛盾、猜疑……从爱情→关心→猜疑→矛盾→猜疑→矛盾→失去信任→分手,因为时间让现在的你不确定。感觉→好感→喜欢→感情→爱情→不确定,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看过网络文章《男孩,你有多懂女孩》,我在想,女孩你有多懂男孩呢?其实这两种都是偏激的态度,爱是两个人用心去经营。爱也要创新,距离近还好办,但远了能做些什么了?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偶尔见见…能做的不多,看到别的情侣,自己会内疚,就连送一小束花都无能为力。无聊时陪伴的也只有声音,连影子都模糊不清,这也许就时间来淡化了感情。希望一起可以好好生活,让开心作为主色调,微笑面对生活。
  我们都不是圣人,对什么事情都只能说尽力,不能去改变距离,但可以把心拉近。把宽容、理解、信任、沟通、耐性作为你的代名词。每次当你想生气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样可以解决问题吗?可以那就继续吧。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车子、房子远比男人可靠,相信你们都是那部分少数。一起好好努力走下去,一起为了幸福朝着同一个方向,那样这一切都还是“你们”。一个人不要奢望要去结第二次婚,特别是女孩子,那样会大大贬值,离婚比结婚更要慎重。可能每个人的性情觉得了什么是自己幸福,哪怕是建立在金钱上的也好,只是自己静静地好好想想。
  记得有一次别人问,怎么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我只是说,“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意识到了修养的重要性。很简单,不是我给你说了怎么提高修养,你修养就高了,关键是心态”。修养,其实是一个大概念,比如说,看,那个人很有修养,有没有想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礼貌、内涵、举止、气质都是构成要件。只是你不要刻意去改变,旁人会说你变了。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此后 “教授”也就成了我的代号。
  谈成功
  毕竟走进大学这么久了,还是要思考未来的方向,大学只是你在即将面对社会时的一个隐藏的地方。有时甚至很迷茫大学我究竟是来干什么的,怎么让以后两年的大学生活充实?时刻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奋斗,我要追求成功,但是连什么是成功都不知道。不能忘了我自己的身份,现在回想,那其实是一个误区,所处角色决定了现在的我该做什么。
  很多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走进大学还是为了改善以后的生活质量。不要等遇到挫折,就说,这都是“命中注定”,命运就只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礼物,该去怎么改变就看自己。改变也许是,清早起床来,对着镜子微微一笑;或许是晚上躺在床上,不是回忆今天,而是安排明天。一个人只有两件事是注定的,出生和出生背景。要学会思考今后的路怎么走,什么才最适合自己?就像爱情,爱情就像香水,适合你的只有一款,不要去羡慕别人身上的芬芳,牵着手就不要说放手,选择了就要贯彻下去,也许意味着执着才是归宿。
  100%的苦劳=成功?显然不是,到后来才明白,所谓成功五步法,听到+知道+悟道+做到+得到>成功!但这是环环相扣,每个衔接的地方都是一种跨度。前提就是要,内视+外视=通视。内视,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与扮演的角色。外视,外部环境变化,必需要培养自己对环境的敏感度。那怕就很简单的,“呀,闻到这种味道好熟悉。”我说,或者今天的经济去关注了吗?国家目前的企业分类,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意外的其它产业。看似很完整,难道自己创业没有缝隙了吗?只是自己没有去转换角度,站在另一高度去想,都是被动的接受。未来的产业肯定是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当你站在一个老板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未来的产业趋势,企业经营模式。你就会发现,目前中国大街小巷都是公司、企业,但都有个共同点,只是为了求生存不求发展,企业经营模式混乱。记得一个老板对我说,“中国企业大都是个体户,为了盲目的追求短期业绩,留不住人才,其实人才比资金更重要。”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在公司才起步就实行股份制,只要认同企业文化,你有潜力就有发展空间。这样即实现了双赢,又留住了真正长久人才。《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书中介绍到,一个企业的真正文化,不是什么口号,而是企业员工的风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4
无助,找不到方向
第2个回答  2014-10-24
没有进过!估计帅哥美女都特多!
第3个回答  2014-10-24
没明白,你是在问谁呢?
第4个回答  2014-10-24
无聊,时间太多,美女学妹学姐也多,嘿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