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图书角的设置有哪些具体要求

如题所述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通过游戏观摩活动对幼儿区域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自己班和其他班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我们在游戏中语言区的活动比较难组织,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没有新意,如:头饰、指偶、一些自己制作的小图书,幼儿都不感兴趣,教师也无法指导幼儿在语言区里游戏,图书因投放时间过长造成破损严重,内容陈旧。语言区到底应该怎样来设置,投放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让幼儿对语言活动感兴趣?如何让语言区的活动能够与外面的游戏相结合,“活”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区是幼儿进行语言锻炼的活动区域。怎样设置好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区,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此探讨一下语言区材料的投放。
一、“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有更加明确地选择。此外,老师可以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旧图书或者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同时,老师根据近期主题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图书色彩鲜艳、文字少),如结合《会发光的物体》围绕“让幼儿初步了解灯的种类和发展历史;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这一活动目标,在区域里投放一些书籍或者图片,从而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
二、材料投放新颖有趣。
1、在语言区添置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如:从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培养幼儿一种自我创造的能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合作精神。
2、在语言区放上剪刀、旧图书、卡通图案、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纸、笔等材料,设置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如果语言区书破了怎么办呢?老师可以设置 “图书美容中心”,让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己修补弄破的图书,让幼儿懂得图书的来之不易以及珍惜之感。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看图识字”等卡片。
三、借助看到过的卡通形象。
如:幼儿对“西游记”“宝莲灯”“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猫和老鼠”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西游记”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外形特征、服装、特点……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根据故事再来编故事,然后请小朋友结合故事情节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册,既可以让其它小朋友欣赏也可以参与表演,丰富了语言区又替小舞台增添内容,增强游戏性。
四、通过媒体形式表现。
鼓励幼儿通过电视主持人、小记者等媒体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社会性的发展。如:让这些角色当解说员,可以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充当旁白的角色,把分角色表演引入到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注意力集中,更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分工协作,让幼儿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动静结合。
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需要在区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有新意的阅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的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态度,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语言区,有效的开展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8
一、材料投放丰富,切合本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符合课程实施需要,利于课程及时实施。
二、各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标记明显,利于本年龄段幼儿归类取放。
三、区域划分科学合理、相互干扰因素少,利于幼儿自由进区活动。
四、废旧材料干净、卫生,种类丰富,利用率高。
五、幼儿进区有明确常规要求,标记设计有特色,利于幼儿遵循活动常规。(进区牌、进区卡、进区表等)
六、建立区域管理员制度,各区有幼儿专人负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