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有没有快速答题技巧啊?

如题所述

资料分析十大速算技巧★【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
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
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
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
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根据首两位为1.5*得到正确答案为C。
★【速算技巧三:截位法】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
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
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
似的方向:
一、 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 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 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 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
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
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
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
向的要求。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
,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
法的截位法。
【速算技巧四:化同法】
要点: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
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二、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
"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 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速算技巧五:差分法】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速算技巧六:插值法】
"插值法"是指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
的速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
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如说A与B的比较,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数C,并且容易得到A>C,而B<C,即可以判定
A>B。
二、在计算一个数值f的时候,选项给出两个较近的数A与B难以判断,但我们可以
容易的找到A与B之间的一个数C,比如说A<CC,则我们知道
f=B(另外一种情况类比可得)。
★【速算技巧七:凑整法】
"凑整法"是指在计算过程当中,将中间结果凑成一个"整数"(整百、整千等其它方
便计算形式的数),从而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凑整法"包括加/减法的凑整,也包
括乘/除法的凑整。

在资料分析的计算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凑成"整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由于
资料分析不要求绝对的精度,所以凑成与"整数"相近的数是资料分析"凑整法"所真
正包括的主要内容。
★【速算技巧八:放缩法】
要点:
"放缩法"是指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
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的
速算方式。
要点:
若A>B>0,且C>D>0,则有:

1) A+C>B+D
2) A-D>B-C
3) A×C>B×D
4) A/D>B/C

这四个关系式即上述四个例子所想要阐述的四个数学不等关系,是我们在做题当中
经常需要用到的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不等关系,但却是考生容易忽略,或者在考
场之上容易漏掉的数学关系,其本质可以用"放缩法"来解释。
★【速算技巧九:增长率相关速算法】
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 r2

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
A′=A/1+r≈A×(1-r)
(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

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r≈r1+r2+r3+……rn/n
(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
1.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B缩小;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B扩大。
2.A/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A+B缩小;A/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A+B扩大。

多部分平均增长率:
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则A/B=r-b/a-r,一般用“十字交叉法”来简单计算:
A:a r-b A
r =
B:b a-r B
注意几点问题:
1.r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候,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
2.算出来的A/B=r-b/a-r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如果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应该在这个比例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即A′/B′=(r-b)×(1+a)/(a-r)×(1+b)。
等速率增长结论:
如果某一个量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其增长量将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量的数值成“等比数列”,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两项的乘积。
★【速算技巧十:综合速算法】
“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尾数法速算:
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历史数据证明,国考试题资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数法,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错位相加/减:
A×9型速算技巧:A×9=A×10-A;如:743×9=7430-743=6687
A×9.9型速算技巧:A×9.9=A×10+A÷10;如:743×9.9=7430-74.3=7355.7
A×11型速算技巧:A×11=A×10+A;如:743×11=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A×101=A×100+A; 如:743×101=743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A×5=10A÷2;A÷5型速算技巧:A÷5=0.1A×2
例8739.45×5=87394.5÷2=43697.25
36.843÷5=3.6843×2=7.3686

A× 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A÷ 25型速算技巧:A÷25=0.01A×4
例7234×25=723400÷4=180850
3714÷25=37.14×4=148.56

A×125型速算技巧:A×125=1000A÷8;A÷125型速算技巧:A÷125=0.001A×8
例8736×125=8736000÷8=1092000
4115÷125=4.115×8=32.92

减半相加:
A×1.5型速算技巧:A×1.5=A+A÷2;
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
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
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
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
这种题是没有意义的
请补充完善 可以先查阅下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您好,中政行测专家为您解答!
公务员行测考试行测考试时间紧,您必须快速从阅读资料中找出题目需要的信息内容。关于资料分析的快速解题技巧,您可以到中政行测平台--核心资源--课程,里面选择资料分析的微课程,老师有单独讲到资料分析的做题方法。
若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行测和中政申论备考平台进行提问!
第2个回答  2013-10-17
公务员考试行测万能解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有别于其它考试的一种考试模式。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选择题垄断了所有题型,这其中不管是国考还是地方的省考,更以单选题为主。选择题对考生来说似乎是手到擒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每次的公务员考试中,均有大量的考生反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无法完成所有试题的正确解答,甚至于有些试题题干都没有时间去看,便稀里糊涂的选出了答案。
那么,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的如考生所说的那么难吗?很多考生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并不难,只是时间紧题量大,考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所有问题。精英特速读可以给大家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在这里,先给大家总结一些万能解题技巧:
一、排除法
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在这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类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其实部分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二、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三、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四、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五、猜测法
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考生的注意力和考试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以上五种万能解题技巧,当考生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正确解答题目时,以免考生在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这时便时使用的最佳时机。当然,何种解题技巧适用于那种题目,则需要考生灵活的处理。
归根结底,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认真复习训练才是根本的方法。在扎实的基础上结合灵活的方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第3个回答  2013-11-14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可以查看中公教育编写的行测参考教材,会有详细的各个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解读,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第4个回答  2013-10-17
我之前参加了中公的资料分析专项班才几百块钱,挺好的,老师好,讲的细致!
第5个回答  2013-10-16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行测资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有很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技巧一:特值法
所谓特值法,就是在某一范围内取一个特殊值,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对于只需要把握整体分析的数学运算题非常有效。其中“有效设‘1’法”是最常用的特值法。
技巧二:分合法
分合法主要包括分类讨论法和分步讨论法两种,重点应用于排列组合问题中。在解答某些数学运算问题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而分步讨论法则是指有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一步是无法解决的,此时需要把问题进行分步,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解决。
技巧三:方程法
将题目中未知的数用变量(如x,y)表示,根据题目中所含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来解应用题的方法。方程法应用较为广泛,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方程法来求解。应用广泛,思维要求不高,易于理解和掌握。
技巧四:比例法
根据题干中相关比例数据,解题过程中将各部分份数正确画出来,进行分析,往往能简化难题,加速解题。
技巧五:计算代换法
计算代换法是指解数学运算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实质是数量之间的转化,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技巧六:尾数计算法
尾数法是数学运算题解答的一个重要方法,即当四个答案全不相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尾数计算法,最后选择出正确答案。
最后给您俩点小的建议:
1、熟悉简单题目,基本功很重要。
很多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普遍反映,数量关系的题目难,无法在短时间作答,其实主要还是归因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做题时易自乱阵脚。熟悉简单的题型是难度提升的关键前提。公务员考试所涉及到的考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考生要通过对简单题目的熟悉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来更好地应对难度更大的题目。自认为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考生,建议多挤点时间做题,在熟悉题型、熟悉考点的同时,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和正确率,来加强和提升自己。
2、化解较难题目,技巧十分关键。
事实上,行测考试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难题,所谓的难题,都难在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数量关系题的考点每年都基本不变,变的只是题干和选项的巧妙设计,让人难以理解。技巧很重要。一方面,掌握技巧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计算更加简便。另一方面,技巧会为各位考生节省不少时间。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