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奥秘读后感600字

初中数学的奥秘读后感600字

初中阶段主要研究知识结构、思想方法、能力培养等。
有同学们将初中学习的内容画了一张图,我把它称为知识树,四个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非常地清楚,每个板块包括了哪些内容也一目了然,这就是我们讲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思想方法呢?简单地说,数学上的思想主要指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模型的思想、审美的思想。
能力培养主要是一些关于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能力的提升。

学好初中数学的奥秘 ——入门、入理、入迷

一、入门——克服畏难心理、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提到数学,有些人会理解为:数学、数学,就是关于数的一些学问。其实,在初中,数学,不仅仅要研究有关数的学问,如有理数、无理数等,还要学习一些图形的问题,比如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以及这些图形的性质、判定等内容,此外还要学习统计概率等相关知识。
(一)你喜欢数学,数学就会喜欢你

(二)想学好数学就要有好的习惯
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学习习惯是指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我们很多同学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些习惯,有些是好的习惯,有些可能是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要保留,不好的习惯到了初中就要改了,想学好数学就要有好的习惯。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有自学与预习习惯、独立训练与复习习惯、学后反思与总结习惯(方法归纳)、学后巩固与纠错的习惯(错题整理等)、即时反馈与评价的习惯(测试等)等。如养成预习的习惯就很有必要。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不打无准备之仗”,此乃兵家之常识,预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有助于把自己理解的东西与课堂学习的内容作比较,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时先要想一想,以前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当然,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有如复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纠错的习惯、做题的习惯等等。
2.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习惯有专注听课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即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反思与质疑的习惯、即时检测学习的习惯等。
课堂学习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为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要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专注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讨论交流的习惯,要养成记笔记并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注重理解和观察,重视自己对数学知识学习,学会反思和质疑,不放过任何问题和疑点,重视老师的规范表达,追求高效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入理——弄懂数学语言、领悟思想方法
数学学习过程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的途径,通过平时学习的各种方法、进行的各种练习,让我们掌握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方法等。如,电视上经常大家看到,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说某样东西被偷了,警察看完监控后可能会获得信息:这个小偷身高大概多高,体重大概多重等。我们很多同学就很好奇,警察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就从监控里面看,这个监控里面的人很小,他怎么知道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其实,就就用到了数学上的逻辑推理。比如,现在这张桌子1米高,在监控录像屏幕上是10cm,而监控里像屏幕上的嫌疑人是17cm,那么可以推断生活中的这个嫌疑人1.7米左右。当然,这个知识等到了初三学完相似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三、入迷——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应用
(一)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
(二)用数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某航班每次约有100名乘客。若飞行中飞机失事的概率为p=0.000 05,一家保险公司要为乘客保险,许诺飞机一旦失事,向每位乘客赔偿40万元人民币。平均来说,保险公司应该如何收取保险费呢?
设保险公司向每位乘客收取保险费x元。在n次飞行中,保险费收入共100nx元,平均失事np次,平均赔偿400 000×100×np,即40 000 000np元。保险公司必须保证收入不小于支出,也就是100nx ≥40 000 000np,即100nx ≥40 000 000×n×0.00 005,100nx≥2 000n,x≥20。所以保险公司向每位乘客收取的保险费应不低于20元。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来解决问题,就容易得多,这就是用数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用数学家的眼光看世界
生活当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用抽签的方法从3名同学中选1名去参加某音乐会。事先准备3张相同的小纸条,并在1张纸条画上记号,其余2张纸条不画.把3张纸条折叠后放入一个盒子中搅匀,然后让3名同学去摸纸条。抽到有记号的人参加,先抽的人有利还是后抽的人有利呢?
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同学很困惑:如果先抽的人把中奖的这张抽走了,其他人就抽不到了,那么先抽的人合算;如果先抽的人抽不到,那么,能中奖的这张还在这里,那么后抽的人合算。其实到底是先抽的合算,还是后抽的合算,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概率。我们不妨列一张表:

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你会发现,其实不管是第一个人,第二个还是第三个人,他抽到的概率都是,因此先抽后抽一个样。这就是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看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一次对中学生的演讲中也讲过类似的问题,他在演讲中指着讲台上的茶杯问大家:“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茶杯盖不会掉到茶杯里面去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不屑一顾,想都不想,就说:“这还要问吗?盖子比茶杯口大嘛!”“真是这个原因吗?”华先生接下来又问:“有一种长方形的饼干盒,它的盖子也比口大,可是一不小心盖子还是会掉到盒子里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回,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一会儿,有同学有所发现,说:“这是因为长方形盒子对角线的长度,大于盒盖子的长边的长,当然更大于短边的长度,所以沿着盒子的对角线方向,盖子很容易掉进去。”紧接着就有同学补充说:“问题在于盒子和盖子的形状,而圆形的所有直径相等,盖子的直径一定大于杯口的直径,所以盖子不会掉进茶杯里面去。”可是华先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答复。他进一步追问:“那除了做成圆形以外,还有什么形状的盒子,它的盖子不会掉进去呢?你能画出这样的图形吗?”
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数学家的眼光来看,那么,我们的数学学习一定会变得轻松自然。

2.初中数学怎么学
学习数学,首先要深刻理解概念。数学的很多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比如刚上初一就有无理数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就叫无理数。这个概念貌似简单,但学生的理解却是比较困难,比如,对于是不是无理数,由22÷7=3.14……,很多同学就以为是无理数,其实,22÷7=3.142857142857……,这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意义。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菱形的概念、中位线的概念等等,学习时都要对概念深刻理解。

学习数学,还要关注思想方法。三国时,曹操的一位朋友用船给他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大象太重无法直接称量,众大臣冥思苦想仍不得法!这时,聪明的曹冲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刻上水位线,再从船上牵下大象,把石头一块块装上船,直到水位线与大象在船上时刻划的水位线相同,然后卸下石头,称出石头重量。由此间接测出大象的体重,曹冲把不能直接称量的大象体重转化为能直接称量的石头重量,这其实体现了一种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我们在数学上很多问题都是这样,把我们生疏的东西,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把我们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等等,这就叫转化。人们在点钱时通常先将钱分类,把相同面值的钱整理在一起;商场里的商品也总是分类摆放……,分类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如:我们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把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离、相切、相交三类……。通过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学习数学,还要理性对待考试。经常会有听到有同学抱怨:我平时学习也蛮认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也蛮高,为什么一到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呢?这样的困惑说明掌握必要的数学考试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数学考试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一些数学考试的常见方法,会让同学们的数学考试“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数学考试方法运用不恰当,常常会导致数学考试发挥失常。这要从“数学考试内容”和“数学考试心理”两个角度学会数学考试的一些方法。许多同学在数学考试的过程中感觉试卷很容易,然而完成的正确率低、考试分数低,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审题的错误。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同学所必备的,要能读、思、写、画并举,能找准关键词,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能排除干扰条件,能识别题目中的“陷阱”。此外,在考试前要有意识调适考试心理,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考试状态。拥有足够的自信,保持好适度的紧张,把握好考试的节奏,将较难的问题分步分解,保证会考的题目不丢分,你就一定会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