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与庶族的区别,要详细

如题所述

一、在政治地位:

士族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而庶族本身为平民身份,只能通过科举制度才可以入朝为官。

二、社会地位:

在社会地位上,士族“视寒门之子轻若仆隶”,为了维护士族的特殊地位,他们不与庶族通婚,与庶族不同座、不同食、不同行,即使都是显贵,士族和庶族之间也差之千里。

三、社会生活:

士族“视寒门之子轻若仆隶”,为了维护士族的特殊地位,他们不与庶族通婚,与庶族不同座、不同食、不同行,即使都是显贵,士族和庶族之间也差之千里。

四、发展阶段不同:

士族制度萌芽在东汉,形成于魏晋,它的发展是在南北朝时期,衰落于南朝末年,被废除是在隋唐时期,其势力被彻底扫荡是在唐朝末年。

士族衰落之后庶族才兴起,魏晋及南朝的朝代更替也是士族与庶族势力消长的过程。武则天统治时期,编辑了《姓氏录》,更是提高了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

扩展资料

士族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

同时,在经济上,士族田庄经济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士族占有大量劳动力,强化了封建依附关系,在魏晋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编户农民依附于世家大族,有较为保障的生产条件,这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显然有利;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来南方立国创业,客观形势使得他们成为开发南方经济的组织者,他们在南方建立的田庄、山墅,毕竟对江南荒丘山泽地区的开发起了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门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士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庶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8

士族与庶族的区别如下:

1、在政治上的地位不同,士族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而庶族出身平凡,除非通过后世的科举制才可以入朝为官。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而庶族的最高级别地主实力经济相较于士族而言更低。

3、社会生活层次不同,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因此庶族的社会地位较低。

4、政治理念不同,士族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由本阶级掌握的政权,庶族地主是帝国的最后一个统治阶级,这个阶级最符合帝国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士族

百度百科-庶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6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世族又称门阀土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特点(特殊地位)
(1)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
(3)社会生活: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演变
(1)萌芽(东汉)
政治: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 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经济: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2)形成(曹魏、西晋)
士族制度的形成,是指统治阶级颁行各项法令,从制度上维护士族地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权。曹魏政权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东汉后期至南朝末年在社会上有特殊地位的官僚士大夫结成的政治集团。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 ,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大官僚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发布“唯才是举”令,选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曹操不但没有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曹操死后,曹丕 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追问

与庶族区别

追答

如果说士族是大地主的话,庶族就是中小地主,照样剥削佃农,只是掌握的土地面积小,没有足够的财力权力和士族抗衡。
士族和庶族最大的区别就是底蕴。纵观魏晋历史,那些鼎盛一时的顶尖士族无一不是发迹于先秦西汉时期。这也是为什么东晋士族看不起司马皇室的原因。士庶不通婚,也是那时的人们恪守的规定,为了保证士族高贵的血统。
到了南朝,由于刘裕重用寒门,士族式微。尽管如此,南梁时期,有一士族和庶族通婚,彼时士族衰落,很多已不再掌握高位,于是该式微的士族为了拉拢权贵,与庶族成婚。结果被大臣弹劾,原因是那个庶族没有足够的证明有资格成为士族。和唐宋明时期不同,不是出了三四代高官有钱有权的世家就能成为士族的,要有证据证明自己祖先出自哪里哪里,越早越高贵,先祖地位越高越高贵。

士族亦称「世族」、「势族」,与庶族相对。士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累世高官、享有特权之门阀贵族。士庶之际,实如天隔。二者舆服有别,彼此不通婚,不共坐,等级森严。士族可占田地,封山护泽,荫庇佃客部曲,有免赋免役、门荫子弟仕进之特权。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0
1士族是本地人,庶族是外地人2蛇舌草与竹庶龙3刚开始以为士族是有钱人
第4个回答  2019-10-09
1刚开始以为士族是有钱人2士族是本地人蔗族是外地人3古代本地的地主阶级叫士族外地的地主阶级叫蔗族4城市由士族阶级与市民阶级组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