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怎么让学生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如题所述

课堂怎么让学生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展示自己的阵地和舞台。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一切顾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其余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班风班纪,学生身处其中,就像在家里一样坦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为学生的有效展示提供了前提
根据这个前提,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展示,则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习课要扎实,过关。不同的学生学习这些知识,遇到的问题可能各式各样。老师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就是陪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趟过掌握知识的历程,而不是像育婴院里的大师傅,喂孩子吃饭一样。有些老师发脾气:“我教了十几年,从来还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学生!”是的,这样的学生只有这一次,你怎么能早就见过呢?!明白学生个体差异的老师,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状态,走进课本。做教师的,心里估计要出疑问的地方,等待学生的发问。学生预习的中间,老师一定要徜徉在学生的周围,让他们时刻感觉:不用担心,有老师呢!其次,老师对学生预习课的指导,也很重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受益终身,错误的引导可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陪着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为他们护航,保驾,坚决不做旁观者,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有效探究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在课堂上与师、与生、与教材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中做”,更要求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做中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和采纳。教学问题的讨论既要课前精心设计,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教师只能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管理者。并且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来,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现在课堂上讨论的组织方式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为普遍形式。每个小组的学生组成要求做到好、中、差搭配,男女生搭配。(1)讨论的组织体现层次性。如:难度不大的问题安排两人一组商量;难度稍大的问题可设计成四人一组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解答的,还可以组织全班讨论。(2)讨论的组织安排体现科学性。科学地组织学生讨论是避免形式主义的根本保证,无论同质同组还是异质同组的讨论,均应在流动组长的协调下进行,使每一位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把意见收集起来进行汇报,在小组代表汇报的前提下其他同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3)加强对讨论过程的评价功能。当讨论完后应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汇报,这时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时机,不仅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成效给予恰当而中肯的评价,而且生生之间也可以展开评定。当孩子获得同伴的欣赏时孩子的自信才可能真正建立。(4)讨论过程中注意对学生个性化的塑造。培养学生敢于说不,敢于否定别人,也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可贵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吸取不同的意见,不能盲目地随从或适从,要竭力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如果他们没有求救老师,做教师的最好站在边上微笑,把课堂让给学生,不要处处时时想着“显摆”自己。当学生明白“我的课堂我做主”,他们的表现才会让老师吃惊。如果学生放不开,就会一边说话,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射老师,说到有分歧的地方,也会放慢速度,察言观色。久而久之,学生的交流展示就流于形式了,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即使错了,也比老师讲对了,而学生没有听进去要强多了!不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丝毫的怀疑,他们的能力,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的多。课堂就是学生发挥才能,展示能力的地方,以前老师把它“强占”了,现在,是该“物归原主”的时候了。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题,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一点体现了:课堂虽然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就和老师没有关系了,不是说老师可以像放羊一样,看着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掌控课堂,能对所有学生明察秋毫,及时引导思维四散的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适时点拨误入迷途的学生,时刻关注表现异常需要帮助的学生,做好幕后引导引领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1

《生物自习室》第3期: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