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1、注意跟老师交流的频率、分寸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被老师喜欢”,碍于面子,不愿在老师面前多露面。殊不知,“逃避”的态度,更容易让老师认为你不关心、不在意孩子的表现,从而生出“他家长都不上心,我们老师一头热管什么用?”的消极心态。

因此,增加跟老师的交流频率,让老师看到你“负责任”的态度,老师看到你也在努力,才能对孩子更有信心。但同时,跟老师交流要选择适合的时机,要考虑老师的作息时间,也要注意社交礼貌,这一点就不展开了。

建议每月跟老师交流一次。这个频率,能够及时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家和在校的状况,也能够及时将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期。

2、不要被动“挨训”,要积极反馈孩子的优点

老师对孩子形成偏见,常常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的行为动机不理解,或者只片面关注了孩子行为的欠妥之处。因此,家长要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或者至少提供一些“推断”,帮老师补全“视角”。

尤其孩子出于保护自尊心的需求,未必会告知老师自己真实的行为动机,而作为家长,可能更熟知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向老师提供一些“理解思路”,有助于老师重新定义孩子。

同时,多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细节,挖掘孩子内心的善意、正能量,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至少是“进步的意愿”。如果孩子有什么特长,是老师和同学并不了解的,那么也可以创造机会适时地秀出来,增加一个“好标签”,也会有助于老师调整印象。

3、了解一点发展心理学,适度提醒老师回忆“教育学理论”

每一位有资格证的老师,都是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理论”的,其中包含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但是,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教学,而不是给孩子做心理辅导。所以这部分知识,未必能长期的清晰记忆。如果家长自己有所了解,那么也可以在谈话中,巧妙提示老师。

比如问“孩子是不是处在XX敏感期?”帮助老师进行理性思考,而不是只对孩子使用“感性认知”。当然,提示不等于指示,家长注意分寸,不要居高临下带着“你还没我懂得多”的优越感

4、即使不认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尽量求同存异

说实话,教师素质其实是良莠不齐的,但这也正常,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精英和庸才的区别,不是吗?但是我仍然相信,大多数老师的初心是希望孩子好,不是存心毁孩子。因此,即使你不认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请对老师的善意的初心多多体谅。

而且,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其实远大于老师,所以,跟老师交流,不是为了辩论,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涉及法律和原则性问题除外)。如果你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减少老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专注做好自己的功课,而不要钻一个叫作“改造老师”的牛角尖。

5、不要把老师当情绪垃圾桶

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跟“家庭问题”密切相关,虽然家长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但并不代表要去老师面前吐槽你的家庭成员,不要跟老师聊些“孩子爸爸或妈妈如何不称职”、“孩子爷爷奶奶如何溺爱”,实在必要,也要简短的说,概括着说,一来,老师的时间也很宝贵,二来,如果老师认为你的家庭问题重重,也容易对孩子失去信心。

找老师交流,是为了探讨出帮助孩子的办法,而不是过分渲染你的无助。更何况,如果你本人给老师留下的印象也是负面的,那孩子的处境很可能雪上加霜。

6、鼓励孩子读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或者向孩子解释老师的动机

老师可能误解孩子,同时孩子也可能误解老师。化解偏见的终极目的,是改善师生关系。那么,这件事也可以从孩子这边“切入”,让孩子了解“心理定势”的成因,家长帮助孩子去理解老师的“客观立场”,淡化老师对孩子的“主观恶意”(如果有,或者孩子认为有)。

毕竟,偏见的形成,因素是复杂的,但很多时候,孩子本人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帮助孩子认清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要和老师进行沟通,从他们的嘴里得知你哪方面没有做好,并加以改进,做回他们心中的那个好学生,平时也要多为老师做事,获得他们的欢心。

第2个回答  2019-05-15

那么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用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样即使老师不喜欢我们也没有办法,而且这样会让我们更加的有底气。

第3个回答  2019-05-15
首先你要弄清楚这个偏见的原因,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做好还是有其他什么导致的,如果是自己没有做好,你就努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如果是有其他的话,那就不用理会了,这个老师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第4个回答  2019-05-16
老师对自己有偏见的情况下,应该主动地和老师进行沟通,解开双方之间的误会,如果这是老师故意的话,可以向校方检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