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娘炮”越来越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如题所述

“娘炮”,是家庭、父母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关系、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还算好一点!但抛弃男性的性别,投身于女人的队伍!这种“娘渣”(多种称谓:女装大佬、CD、TS等)就属于不可思议、无药可救了!!

娘炮的现象!不管不问的“处理”!到最后就会变成娘渣(即娘渣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主流审美观认为,发达的肌肉、突出的喉结、浓密的胡须、低沉的声音等是一个正常成年男人重要的生理特征。但最近一些年来,粗犷的男人日趋变作“阴柔”的奶油小生,“花样美男”更是走红于荧屏和秀场,即使走在街头,也常有“柔美”男子擦身而过。  去年年底一项综合了全球250多项科学研究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包括男人在内的“雄性动物”正变得越来越“阴柔”。
男性从外形到性格的“趋柔”,还有社会、文化、教育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越来越好,现在男人已经不用再干太多重体力活。”郑梓桢说,以前的男孩子是家中的劳动力,劈柴、喂猪、挑水这类显示男儿气概、培养男儿精神的劳动如今已经越来越少,“现在坐在电脑前,男性和女性已经没有工作上的性别差异了。女孩子也可以豪爽大方,男孩子也可以温柔体贴,性别角色越来越不明显。”
  社会进入“男色消费”时代,审美观发生变化,享乐主义盛行,对男人的雄心、志气也是一种销蚀。郑桢举例说,像“超女”、“快男”中一些中性的非中国传统形象的歌者不乏追随者,日本漫画、热播韩剧中的“阴柔美男”也越来越多,媒体传达的这种信息,无形中对社会风尚的变迁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教育的环节,女教师比例太高,也不利于男生培养男子汉气概。郑梓桢说,男教师的一些性格和生理特点,是女教师不可替代的。在学前的幼教教学中就发现,男幼师带孩子有独特的方式,他们很少娇惯孩子,也很少主观宠爱、偏爱某些孩子。这种平等、粗放的态度有利于和儿童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男幼师的刚强与勇敢,更是当前独生子女们所缺少的。男幼师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执拗变得宽容,由孤僻变得合群。成都某中学日前曾公布一项“我心目中的男子汉”调查结果,对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现在男学生最不男子汉的行为调查中,“说话娘娘腔”排在第一位。做事扭扭捏捏,优柔寡断;满口脏话,没有礼貌;穿着打扮怪里怪气,不男不女;爱照镜子,留长发;小气,斤斤计较,畏首畏尾;野蛮,粗暴无理,打架斗殴,装怪出丑等行为也被学生们列入了“最不男子汉”的行为中。
第2个回答  2020-12-27

社会风气以及一些娱乐节目故意制造话题,然后一些没有分辨能力脑子有问题的人跟风变成娘炮,认为会受到人们喜欢,其实没人会喜欢违反自然的东西。

最后还是希望国家治理不好的娱乐节目,节目一定是要有正能量的,一定是能带领人们有一个好的前进方向。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娘炮越来越多,说明家庭教育和社会引导出问题了。
首先,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基本没经历过风浪,太软弱;
其次,社会导向有问题,有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往往过于推崇娘炮,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娘炮很好;
最后,家庭教育的问题,有时候爸爸没有时间,都是妈妈在做这项工作,孩子自然而然和妈妈性格比较像;
所以一定要从多方面去改正,否则一旦整个社会如此,是一种时代倒退。
第4个回答  2020-12-27
我觉得这是社会风气不正。什么奇装异服,把头发弄得千奇百怪,还有的留长发戴耳环,跟狗男女似的,还有的把身体尤其是四肢,纹身的形式弄得乱七八糟。从他们外表就能看出来,全是他妈的二流子,因为学这些容易。哪一个有真才实学,哪有一个有真本事。之所以他们那样,是因为他们上进怕吃苦,那好把自己打扮成古怪的样子,想用这种办法赢得人们这眼球。可是他们想错了,哪一个有理智的人,会看上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正相反,人们看上的是品行端正,有阳刚之气,努力学习奋斗,认真学习真本事, 低调做人的青少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