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分局

如题所述

山阳区原为焦作市郊区,1988年区划调整成为城区,1990年12月更名为山阳区。山阳区是焦作市中心城区之一,为古山阳城所在地。据史料记载,山阳城始建于战国初期,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在秦汉、三国及南北朝时期设县制,曾因东汉晚期汉献帝刘协被贬封山阳公而闻名遐迩。现存山阳城遗址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阳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20.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8万人。全区辖9个办事处,2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内集中了全市主要党政军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新闻单位和文化活动场所。

卢传宝 局长(2010年9月前任职)

王占丽 党支部书记、局长(2010年9月任职)(女)

赵安民 党支部副书记、副局长

张文奇 副局长

杨建军 副局长、纪检组长

王占丽简介:河南省滑县人,1970年9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2月~1998年3月,任马村土地分局办公室主任;1998年3月~2000年3月,任焦作市地产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2000年3月~2002年9月,任中站土地分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9月~2008年7月,任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办公室主任、储备科科长;2008年7月~2010年9月,任高新区分局局长;2010年9月起任现职。

【机构设置】分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工股、规划与地籍测绘股、法制信访股、用地及耕地保护股、矿产开发管理股、地质环境与储量管理股、执法监察队8个职能股室。辖2个派出机构:中星国土所、新城国土所。

【耕地保护】山阳区土地总面积为66.6平方公里,耕地总量2098.38公顷。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成立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到办事处、村、组;加强国土资源协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细化耕地保护工作;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查,认真落实“先补后占”,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空闲地,做到新增建设用地“占一补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辖区耕地总量不减少。

【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批后核查与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对建设用地进行监管。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服务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用地工作,向上申请用地计划,做好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报件的审查和上报工作,完成农用地转用征收面积351亩。保证后续入驻项目的用地需求。重点服务辖区内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项目特别是南水北调、焦作循环工业集聚区项目,林邓线的依法、及时用地。完成焦作市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12宗地补办用地手续工作,面积57.9公顷;完成南水北调主河道工程用地征收报件资料上报工作,面积115.0149公顷;做好人民路中学、中海欧凯龙等8家单位供地报件资料上报工作;置换土地7宗。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用地及耕保股,负责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24小时跟踪服务。对辖区内的重点服务企业建立台账,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土地登记发证实现了规范、科学的计算机管理,确立了地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提高了土地登记发证的工作效率和质量。2010年度,累计发证750余本,所有登记程序合法规范,资料齐全,权属清楚无争议,有效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镇地籍数据库,对2003年以来的土地登记档案进行整理,对所有土地登记的登记卡进一步充实完善。2010年,已完成1.3万户登记卡的归档和计算机录入工作,并全面开展土地登记公开查询,能够根据企业、群众不同需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2010年,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共30人次。按照省、市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政策和技术要求,积极开展辖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年度更新工作,制定了《山阳区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并开展变更调查。加强对辖区测绘工作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测绘资质日常审查认证及测绘图纸的应用,进一步规范测绘市场行为,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同时,对地图市场、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市场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规定要求,完成了从外业调查、内业建库、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到各类图件编绘及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外业调查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调查线状地物5576条,行政界线128条,地类图斑2902个。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依据历次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指标核实,彻底摸清剩余指标,落实指标布局情况,规划修编已通过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在保证中心城区用地规划的前提下重点做好工业集聚区的规划预审工作,加强服务焦作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用地工作,向上申请用地计划,做好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报件的审查和上报工作。保证后续入驻项目的用地需求。重点服务辖区内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项目特别是南水北调、焦作循环工业集聚区项目、林邓线的依法、及时用地。

【矿产资源管理】深入开展了矿业秩序整顿和无证采矿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和巡查,进一步规范矿业秩序,确保采矿许可证持证率100%。2010年对辖区6家矿山企业全部年检,年检率100%;配合地质二队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开展了集中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并对非煤矿山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完成了非煤持证矿山复工审核工作。

【地质环境与储量管理】完成年度矿山储量的备案工作,做好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健全,预警预报已实施,完成了《山阳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规划》,并经山阳区政府批准实施。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辖区矿山企业进行储量动态检测、动态管理,辖区6家矿山企业全年检测率100%。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把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个人,建立了以区、办事处、村、学校、矿山企业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24小时值班制度,并建立工作台账。制作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防灾工作明白卡300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全年无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执法监察】认真贯彻落实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成立了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预防和查处“两手抓”,严格执法监察,全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执法监察和动态巡查工作体系。加强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确保每个项目按照合同约定开工建设。第十次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准确定性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并通过了省、市两级验收。山阳辖区第十次卫星遥感监测图斑35个,涉及地块37宗,其中南水北调主河道5个图斑占地耕地面积833.2亩;辖区违法占用耕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51%,加上高新区,比例为1.42%。巡查中发现在国家统征地内违法占地,私搭乱建,及时向区政府汇报,联合公安、城管、办事处等单位集中行动,全年部门联合执法6次,立案查处违法用地17起,面积133.82亩,结案17起,结案率100%;拆除建筑物6处,面积3700平方米;拆除围墙800米。在集中打击非法采矿行为和对非煤矿山进行集中治理整顿行动中,由相关街道办事处和实业公司牵头,国土、公安和相关部门以及沿山行政村配合,对辖区私采滥挖矿点及已关闭的矿山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杜绝了非法开采行为的发生,维护了辖区矿业秩序的稳定。

【信访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将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领导信访接待日、信访责任追究、领导包案及信访案件回访等制度,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竞赛活动、节日期间信访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化解3起多年积案。2010年上级交办、转办信访事项及接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案件共23起26人次,全部按时办结,信访事项办结率100%,满意率90%。全年承办上级委托的行政应诉案件1起,行政复议案件1起,未出现败诉。

【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政治坚定素质好、团结协作配合好、勤政廉洁作风好、创新务实业绩好”为目标,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坚持每周五学习,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有关政治理论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知识。全年组织学习32次,在全局营造了崇尚学习、钻研业务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各种专项活动,加强作风建设。重点开展了《廉政准则》学习活动、“职务是义务、权力是责任、工作是使命”的学习讨论活动,“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在全区35个职能部门的行风评议中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按照年初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把党风廉政工作的主要内容细化分解到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股室、所,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研究,集体决策,严格执行“联签会审”等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争做国土廉内助”活动,向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发出廉政公开信,组织干部职工家属观看廉政警示电教片。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全体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增强,拒腐防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国土资源宣传】2010年,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了奖惩激励机制,全年共完成信息158篇,其中,国家级信息33篇,省级信息16篇,市级以上新闻刊物见稿109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