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省份是哪个年代的贡献

划分省份是哪个年代的贡献

划分省份是元朝的贡献
划分省份最早的是元朝首创的行省制度
省份指中国的行政规划,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2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开端
第2个回答  2016-01-25
历史沿革编辑
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
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南京、重庆、上海、北平、天津、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西京(抗战胜利后改称西安)、青岛等)、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直辖市。
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
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立,恢复成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中国恢复香港的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澳门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中国恢复澳门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