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3-04-27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各地以及各民族之间在春节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的春节风俗吧!
河南作为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我们过去是村村有祠堂,大年初一要先到祠堂里给祖先拜年。现在虽然没有祠堂了,但讲究的人家还是会有祖先的牌位,一般称之为“主”,这个牌位通常摆放在家族的长子长孙家里。春节一大早,家族里的人先到存放“主”牌位的人家拜年。到了之后先给“主”拜年,男人拜完女人再拜。给“主”拜完年后,才给那家的人拜年,然后才到其他亲戚家拜年,千万不可乱了次序。北京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北京人的礼多是出了名的,尤其是过年,规矩和讲究特别多。照老北京人的规矩,过年其实腊月初就开始了,有一首北京老童谣就能很形象概括:“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春节期间,传统的北京春节庙会几乎天天有,可以说北京是庙会的天下,比如地坛庙会、朝阳公园里的庙会、王府井庙会、厂甸庙会、东岳庙庙会……东北和北京的庙会有些相似,东北人在新年临近的时候,都要赶集。赶集就是很多商贩一起聚集到一个地方摆摊,在很久之前,全国赶集的地方不少,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变少了。而东北一直将这个民俗延续了下来~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天气,让赶大集的商品极具东北特色,可以说一切吃的东西都能拿来冰冻,比如少不了的冻梨、冻柿子,还有冻白菜、冻饺子等等,甚至还有一箱箱露天摆放的雪糕、一根根直接插在桶里冰冻住的带鱼,案板上的一整个大猪头!西北地区
相较于东北,西北的新年会更多一些“红火“。在甘肃、陕西等地区,从农历初六开始会举办热闹又喜庆的社火表演,时间长的一直延续到元宵节以后才会结束。社火表演有载歌载舞的欢乐,也有经典历史故事的演绎,大人小孩都可以乐在其中,一起舞起来!在山西、内蒙和河北地区,在除夕夜会烧”旺火“,在院门口或院子中央用煤炭围成圈,一层层垒成一个塔状,可以烧三天三夜,象征全年兴旺红火。跃动的旺火熊熊燃烧,温暖着每一户人家,点燃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广东地区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香港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在香港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地一样,春节,也叫过年,是民间最为热闹、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上元节)过完,才算全部结束,历时整整1个月。尾牙。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中国台湾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中国台湾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第2个回答 2023-03-31
各地过春节的风俗如下:
江苏:"挖元宝"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过年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山西:年夜饭不能说话
在山西,有着"年三十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求吉利。驱邪恶。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年年有余"。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祈求人丁兴旺。
湖北:中午吃团年饭
湖北有一个风俗,已经出嫁的女儿大年三十可以回娘家吃团年饭,但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为了方便女儿吃完饭后赶回婆家,当地的团年饭一般会选择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吃。而团年饭桌上必有"全鱼"这道菜,以求"年年有余",这道菜是最后才上桌,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动筷,否则会挨长辈训。
江西:女儿女婿回娘家不能同房
在江西的一些地方,已经出嫁的女儿携丈夫回娘家过年,夫妻俩是不能同床睡的,连同房都不行,独生女才有可能冲破这种习俗,否则岳父岳母情愿女婿睡地板,也不允许女儿女婿同房。而且只能在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年三十)期间回娘家,过了这个时间段都是不允许的,否则被认为对娘家不吉利。
天津:"剁小人"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咚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新的一年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晚上还要放鞭炮,祈求避邪免灾。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的习俗,吊钱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
第3个回答 2023-04-03
中国各省的风俗特色有如下:1、河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各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2、江苏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3、浙江大年初一上山扫墓。上庙烧香扫墓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是清明节才做的事。但在温州的部分地区,春节才是扫墓的时间。大年初一扫墓有着“请祖先一起过年”的意义。4、陕西春节的习俗是做顶针。陕西人会将做针线活用的顶针作为吉祥物,有着增岁的含义。春节期间,人们就会用红色的丝线穿上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表示对孩子的祝福。5、江西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面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6、福建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9-12-20
我是山东的,我们这都:包饺子、放鞭炮、帖春联、拜年、拜财神爷、给小孩压岁钱、和亲人在一起看晚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