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审批权限有哪些规定

如题所述

  每个地方政府规定的程序不同,其要求的财务审批权都是有差别的,不过万变不离其中,都是为了当地政府财务阳光化透明化,会规范财务借款、付款、请款和报销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一般都是结合当地的实际运作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31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则。
一、全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新形势下需要一部新规则来规范
1989年以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当时事业单位执行的一些财务制度或标准制度是融合在行政单位财务制度之中或者是依照或参照行政单位相关制度执行。
财政部颁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标志着我国真正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独立、统一、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
修订充分体现财政改革的相关成果
财政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等,这次修订充分体现了这些年财政改革取得的相关成果。
新规则规定,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实行“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更加全面完整。其中,单位的支出将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对基本支出预算采取定员定额的方法编制,对项目支出预算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定编制;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上。
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严格限定对外投资经营活动。
这次修订规则突出了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性质。
新规则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同时,新规则不但对原来的管理条款进行必要修订,还大幅增加了新的管理方面的内容与规定。比如,新规则强调,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与原《规则》相比,新《规则》主要修订了哪些内容?
答:此次修订,在基本维持原《规则》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增加了二十一条,共分十二章六十八条。具体包括:
一是进一步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时,为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在附则中规定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对于本规则的适用问题。
二是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并明确事业单位决算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是规范事业单位收入管理。修改完善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并进一步明确事业收入的范围,增加收入管理的有关要求。
四是规范事业单位支出管理。修改完善支出的分类和事业支出的定义,并根据财政改革的有关要求,全面强化支出管理要求。
五是完善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分别界定了结转和结余概念,在此基础上,将结转和结余划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两部分,并分别作了原则性规定。
六是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根据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资产的分类和定义,规范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管理,建立资产的共享共用制度。
七是加强事业单位负债管理。明确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八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制度。增设“财务监督”一章,具体规定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监督机制和内外部监督制度。此外,《规则》还根据需要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专用基金管理、财务分析指标等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三、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也是国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供给。
2、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3、经营收支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4、要正确确定管理目标
5、财务管理要体现特殊性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一、事业单位的分类呢
行政型事业单位
公益型事业单位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两类。
企业型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的分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主管会计单位(简称“主管单位”),即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主管会计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有所属会计单位并向其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
二级会计单位(简称“二级单位”),即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二级会计单位不直接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而是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有所属会计单位并向其所属会计单位转拨经费。
三级会计单位(也称“基层会计单位”)。即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也就是说,不论是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还是与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只要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就是或者视同是基层会计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一、逐条解释: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对提高事业单位依法办事意识,规范单位财务行为,保证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制定财务管理规定,出台财务管理措施和开展其他活动,都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事业单位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厉行节约,反对和杜绝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注重革新挖潜,提高事业成果质量和事业规模效益,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应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应的关系。这就是说,事业单位既要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财力的可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项资金。
(2)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以生产精神产品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为主,事业单位的一切活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有很大一部分要进人市场,在财务管理中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成果。因此,事业单位在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按照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同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
第四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一、逐条解释:
1.要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应当按照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要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事业单位除了依法取得国家财政补助外,还应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挖掘潜力,广开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资金,促进事业的更快发展。在依法组织收入的同时,必须注意节约支出。加强支出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需要。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财务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使单位的国有资产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健康、顺利地开展。
二、绩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是政府加强财政资金宏观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提高财政公共支出效果的重要措施。
1.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和制度保证。
2.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方法。
3.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
4.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
2.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思路
(1)要确立绩效评价工作的层次。
(2)要确立绩效评价标准。
(3)要确立绩效评价的原则。
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4.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
(2)作到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
(3)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构。
(4)处理好人大、审计、财政及主管部门的关系。
(5)运用好绩效评价的结果。
案例:某省某医院绩效薪酬改革案例
一、案例背景某医院为某市卫生局直属市级医院。医院现有在职职工5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级技术职称108人,医药护技师135,硕士研究生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03人。医院编制床位400张,设有临床、医技一级科室18个,二级科室15个,涵盖医疗各专科。
二、现状存在问题
三、绩效改革方案
(一)绩效改革的方向
(二)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三)绩效指标设定
四、绩效与薪酬的衔接
五、绩效变革的步骤
三、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风险: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
2.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
(1)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2)部门的责权利不十分明确。
(3)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3.要降低或减少财务风险就要做好内部控制管理:
(1)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面临的问题
(2)加强内部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案例:某事业单位设计内控制度的思路及做法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2.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4.预算控制薄弱,执行力低下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3.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5.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第五条 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