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 ① 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 ② ,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 ③ 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 ④ 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及属稿属:撰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所以为他(周维成)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2)前后几天救了很多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试题分析:
小题1:D项,“贾”解释为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小题2: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②④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小题3: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小题4: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作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等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