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

关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材料作文

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深厚的学识和育人的艺术,更加要有恒心。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如此的好老师。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全过程。学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为香菱不幸的遭际和勤奋苦学的精神而感动。作为老师则更多地惊叹于黛玉的教育天才,一个柔弱孤独、多愁善感的女子,竟有如此深厚的学识和育人的艺术,让人佩服不已。如果把黛玉的诗教过程看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特殊的语文案例,我们必能从中获益良多。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为何难以提高,语文老师究竟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有信心有乐趣地登上语文学习的快车。探讨黛玉教学的步骤和环节,借鉴她的教学经验,学习她的育人智慧,对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很有帮助。
一、激励诱导——亘古不变的育人良方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黛玉深谙其道,香菱初次求教时,黛玉首先鼓励香菱的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更为难得的是黛玉故意降低学诗的难度:“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边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段话让初学者觉得写古诗容易,畏难情绪很快烟消云散了。香菱有了自信心,也就有了痴劲,充满乐趣地学下去,黛玉对香菱的启蒙教育作得十分成功。有经验的老师也都认为,善教者总是越教越轻松,而不善的原因是不善于激励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希望,变得依赖和懒惰,这正像拉西曼所言:“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
除了激励,黛玉亦注重各个环节的诱导。当黛玉提纲挈领道明诗歌要旨后,香菱马上通悟:“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但当香菱为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叫好时,黛玉却认为“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黛玉懂得学诗需“取法乎上”的道理,学诗就应先读格调高雅,竟境深远的诗。这看似一瓢冷水,但对香菱无疑是拨云见日,为其学诗定了标高,指明了航向。
香菱按黛玉的要求读完王维的诗后,向黛玉讲述自己的理解时,说到王诗中炼字的奥妙,特地提到“墟里上孤烟”一句,还联想起自己进京时所见黄昏村落之景,体会出了诗的意境。黛玉适时点拨,顺势把陶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明白作诗可以借鉴、脱化前人佳句的道理,为以后香菱练习写诗开了一条由模仿到创新的道路。往后香菱的几次练笔也是在黛玉的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点评习作、要求重作等,黛玉的循循善诱致使香菱诗才快速成长。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以后,老师善于启发诱导,把握好契机和方向,当学生对知识有误解和偏向时要及时纠正,当学生有疑难时要指点迷津,当学生意欲深入探究时,要开山引路。
二、讲究讨论——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就得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机会。即黛玉所说:“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嘱咐香菱:“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这话讲的既是要求,也是学习方法。于是香菱诸事不顾,废寝忘食,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读完之后,黛玉及时检查,笑着对香菱提出谈诗的要求,于是香菱就把自己读诗的体悟说给黛玉听,她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两句为例,具体解说了“直”和“圆”与“白”和“青”四字的妙用。接着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解说了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中“余”和“上”两字的艺术意境。聪颖的香菱讲得入情入理,让黛玉始料不及。她借助联想和想像的翅膀,让自己朴素的感知上升到高层的鉴赏,表现出卓越的诗歌领悟能力。宝玉也夸赞:“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如果黛玉没有给香菱说诗的机会,作为老师的黛玉就不知道香菱读得如何,发现不了她超群的悟性,也不会让她提前练笔作诗了。而作为学生的香菱就拿不准怎样读才算把握住了诗歌的要义。文中的对话有多处,还有宝钗、宝玉、探春等都参与了诗歌的讨论。良好的对话环境,使香菱思想得到了解放,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诗成功,势在必然。
反观现今的语文教学现状,课改东风一阵强似一阵,但应试路上的讲风、考风长盛不衰,一部分老师难以放弃师道尊严的观念,不愿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大部分老师屈于升学的压力不敢放权,以讲代学,以考代学,唯“知识和能力”是求。试想课堂上学生没有说话的自由,学生的主人地位怎么确立,师生平等对话何以实现,学生只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了。丢失了感悟和体验的机会,学习效率低,理所当然。语文教师应牢固树立课改新理念,放权于学生,让他们自主发问、讨论、答问,展开多种途径的对话,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让学习的主人自觉地积极地完成学习的使命。
三、阅读积累——丰厚肥沃的写作土壤
黛玉教香菱学诗就其目的来看,是一堂地道的作文指导课。当初香菱求教的意图是:“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按照这个目标,设计了学习的步骤:读诗—谈诗—写诗—改诗。先看第一步的布置:“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汤、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为什么香菱求教写诗,黛玉却让她读诗,而且要细读精读大量的诗篇呢?这体现了黛玉的教学理念: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这个设计看似教阅读,实则教写作,符合为文之道。叶圣陶认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黛玉想借助大量的阅读积累来加强香菱的文学功底,让她领会诗的真谛,为写诗做好充分准备。黛玉的教法应引起语文老师对阅读和写作关系的深层思考。
当前,作文是中考、高考语文的半壁河山,倍受师生的关注。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写作教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大致套路是按教材规定的任务完成写作篇数,另加月考和期中、期末的考试作文,有的老师还安排有日记或周记等,平时写作指导课,大多热衷于向学生传授几套“写作技巧”或者“写作秘方”,加上中考满分作文的示范。综合起来不外乎三样:教、练、考。按理说这三者结合起来是很有成效的,可是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如何呢?如果从小学三年级算起,到初三毕业,学生的“写龄”不短,然而中考作文中,往往是佳作美文仅占千分之几,而且,相当多的学生还达不到文从字顺和字数的要求,这种局面让人忧思。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于学生缺少阅读积累,失去了写作的基础。老师无论怎么教,代替不了学生的积累,学生无论怎么考,也增加不了积累,其实写作的背后是阅读,是积累,是对人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阅读可以丰富人的语汇,可以增加人的阅历,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可以深刻人的思想。把这些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东西库存在脑海中就形成了积累,正如锅中有了米,才会有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心中有了厚实的积累,笔下才会有美文佳作的出现,阅读是肥沃的土壤,写作是参天的大树。
当务之急,语文老师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供阅读的机会,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认真做好学生读书积累的导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1
春节
过春节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春节特有的快乐,大人们一年的劳累得到了安抚,春节是多么重要的节日啊!
走在有浓郁春节气氛的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每棵树上挂满了大大的红灯笼,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着厚厚的棉袄,嘴和鼻子前有一丝白气慢慢的上升。市场里的人手里都提着年货、拿着鲜花、捧着桔子树、抱着娃娃,场面热闹极了,脸上都挂满春节到来的喜讯。
回到家里,邻居一家三口都在搞卫生,妈妈忙着对我说:“衬现在得闲,我们也开始打扫一下里屋吧!”我会意的点了一下头,妈妈给我一对乳胶手套和毛巾,接着我们俩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先抹门,后抹窗,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把整个房子里屋外屋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样更加能显示出新年新气象的习俗。
年三十早上我们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联和福字都撕下来,贴上新买的,这叫除旧迎新。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打工的人也要会到家里,团年饭里会有很多菜肴,还有饭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写剩饭过年,这样寓意年年有余,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饭。
年三十晚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所有人都要守岁,不能睡觉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来。早上我们一家大小就要去走亲戚,到亲戚家里拜年,当然亲戚来会来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几天去亲戚家,还要有几天要待在家里招待亲戚朋友,春节之后还有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就是汤圆了,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
春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民风民俗,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感谢:对接受别人给予的或提供方便、恩惠,用言行表达谢意。
感谢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当有困难时,别人来帮助你,你就要感谢他;又或者是在收到礼物时;还有可能是在别人给予你经验,让你以后的生活更加美好…… 其实,感谢不是现代社会中的专利,早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先就总结出了这样的道理。如:《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与 晦 俱 曹 氏壻,名位本同,一旦为之佐,意甚不惬。到厅牋,唯云‘即日恭到’,初无感谢之言。”还有《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诸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我们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我们生命和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感谢老师,感谢他们教给我们知识;我们感谢挚友,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美好的友谊。

感谢是一种财富。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种财富,并让它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是精神上的财富,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这种财富是纯洁的,是不可玷污的,它可能随着一些原因渐渐让人淡忘。可是一旦我们意识到了,注意到了,就一定要把它抓住,让其成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感谢是一种精神。它既需要先天的赋予,也需要后天的塑造。我们要努力学好这种精神,直到拥有它,让它成为生命中的“先天性”和“习惯性”。除了这些,我们还要传达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永远存在。
感谢是一种魅力。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出人性中最闪耀的一面,它还能感染我们身边每一个人,它是民族的瑰宝,永垂不朽。它是一颗最大克拉的钻石,永远闪闪发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老祖宗教导我们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当然,帮助别人并不是想得到回报,是出于做人的本能和德性。但是作为需要帮助又得到了帮助的人,千万不能忘恩负义。你没有能力涌泉相报不是你的错,但你必须要做到两点,一要铭记心间,二要做到感恩。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谢吧,一句简单的“谢谢”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它能给人财富上的赞助,精神上的支撑,魅力上的闪耀。
第2个回答  2010-08-09
我有这本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