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运动前一分钟心跳约多少下,跑50米后一分钟心跳约多少下,呼吸约多少次

如题所述

心跳约90下,呼吸约23次。

心跳约65下,呼吸在15-20次。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是七八十次,60~100次之间都属正常,在平时假如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心跳超过了100次,医学上就算作心动过速;少于60次的,则是心动过缓

扩展资料: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大约12-20次。呼吸与脉搏的比是1:4,即每呼吸1次,脉搏搏动4次。小儿呼吸比成人快,每分钟可达20~30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2到18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呼吸约44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周围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吸频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2
心跳72-80次,跑完50米大约达到180-200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9-13
我家孩子大概在130次左右,10岁
第3个回答  2020-09-24
我们小时候也不锻炼,可身体依然很健康

这是一个大误区,事实上,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和以前的小时候有着巨大的差别。

原来空气很好,水很好,原来的小孩放学都在外面疯跑,家里也有更多体力活动……那时的小孩不知不觉就做了很多活动,生活环境提供了很多锻炼机会。

可是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了更多的电子设备和网络娱乐时间,造成孩子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由专业的机构 设计出专门的运动锻炼方法满足孩子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比如骨质增强型锻炼、力量锻炼等等。

误区二:

孩子看着一点都不胖,就不用锻炼了。

这种意识是非常片面的, 孩子看上去不胖并不等于健康。

他有可能体重反而偏低。体重低,也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就与低体重有关。而且身体瘦弱,绝不能靠增加饭量来达到长结实的目的。因为,身体活动不足的情况下,增加的饭量很可能转变为更多的脂肪,而不是转变为更结实的身体(如更结实的骨骼、肌肉)。

多参加运动锻炼,才能促进内脏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能增加胃口。这时候吃下去的食物才会转化为肌肉,让孩子更结实。长胖不是目的,身体健康、结实才是目的。

瘦弱的孩子,一定要将有氧运动、力量锻炼等组合进行,配合运动营养指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三:

小孩子的身材不重要,不需要锻炼

这也是一个大误区,要知道运动锻炼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外在的好身材,更重要的是为了身体内部的强健。

小孩子的身材,并不是为了“臭美”。健美的体型是孩子身体健康和活力充沛的保证。

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离不开运动锻炼,尤其是住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天然缺少在自然环境下的活动条件,所以更需要专业的机构安排专门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时间。

误区四:

每天随便跑跑就够了,不需要什么专门的锻炼

这也是一个惯常犯的误区,要知道运动锻炼它既有量的要求,它还必须有锻炼强度的要求。

跑跑跳跳是最节约的并且能够增加身体活动的好办法,但仅仅是这样往往运动强度不足。孩子在幼儿阶段,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但是必须要根据孩子的不同体质设计不同针对性的运动方式,打好基础。

孩子在小学阶段时,建议每天锻炼一小时,而且大部分应该是中等以上强度的锻炼,锻炼应能达到比较费力、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的效果。每隔一天,还要进行大强度的锻炼,比如互相追逐跑,表现为很费力,心跳很厉害,大口喘气。

误区五:

学生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等以后不忙了再锻炼

这更是一个最大的误区,童年时期是孩子不可错过的养成运动习惯的好机会。多锻炼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坚毅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且,人的身体各项体能运动素质、神经发育、骨质发育等等都有发育敏感期。过了这个敏感期,锻炼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达不到理想效果,造成成年后动作笨拙、不协调,锻炼中没有自信心、快乐感。

同时,儿童阶段是培养终身习惯的关键期。小时候没有良好锻炼生活习惯的人,成年后往往也没有良好锻炼习惯。因此,我们提倡从小养成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这将受益一生。

另外,科学安排运动锻炼并不会影响文化学习,反而促进文化学习,并带来更多的朋友和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