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和黄石公都年过半百,为何黄石公一生却不受重用呢?

如题所述

范增和黄石公都年过半百,黄石公一生不是不被重用,而是因为他自己秦始皇的暴政,听不见去黄石公的意见,因此黄石公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曲阳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并且黄石公在写好天书时,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要不多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随后就把自己的天书赠与张良。

在秦始皇坐朝当政时期,他实行暴政,不得民心,忠臣黄石公劝导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始终不听劝,一意孤行,黄石公为了避秦世之乱,所以隐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0
范增和黄石公都是年过半百,但是黄石公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这也是和他自己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本事,而范增的名声又大本事又实在。
第2个回答  2020-03-10
因为当时黄石公特别的聪明,君王害怕他日后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
第3个回答  2020-03-10
因为黄石公本身就喜欢隐于世俗之中,他并不是特别喜欢官场上的斗争,所以并不是不受重用,只是他自己不愿意当官而已。
第4个回答  2020-03-10
两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人品都是不同的,黄石公这个人比较胆小懦弱,不能够冲锋上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