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揭秘:越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一直是军迷兴趣浓厚且讨论不休的话题。根据近年披露的史料可知,这一战我军出动了50多万兵力和大量技术兵器,形成大军压境犁庭扫穴之势。那么,越军又有多少兵力来防御我军的进攻呢?对于这个问题坊间说法不同,其中不乏有影响力比较大的观点。曾经有一档著名的视频脱口秀节目《晓说》,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2014年2月21日,《晓说》第二季中播出了一期关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节目。播到12分56秒时,说书者如此言道:“(越军)在整个越南北方大概只有三个正规师。”鉴于说书者强大的公众影响力,于是乎这个说法得到广泛传播。很多人以此为据著文立说。那么,历史真实是否如此呢?

答案是:否。越军中历史最悠久的军种是陆军,于1944年12月开始组建。经过抗日、抗法、抗美和统一战争30余年的战火锻炼,加上中国和苏联的大力帮助,越军不断成长壮大,完成了正规化,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较强战斗力。至1979年时,越军的总兵力已超过了100万人,辖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地方部队和公安部队等军种,并装备了同时代比较先进的武器。在军事体制上也很有特色,全面实施了以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军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以陆军为例,1979年时辖4个军、28个步兵师(作战师)、1个海岛守备师、29个独立步兵团、20个装甲旅(团)、19个炮兵旅(团),总兵力40余万人,装备85毫米以上口径各种火炮2200余门,有各型坦克、装甲车约2000辆。还有22个国防经济师(也译为生产师),兵力20余万人,一旦急需,其中一部分可转为作战师。此外,越军的地方部队和公安部队有约15万人,军事机关、院校有约10万人。

1978年12月25日,越军出动18个步兵师另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配属60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几百门大炮,还有海军一部支援,共20余万大军,在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黎仲迅、副总参谋长黎玉贤等直接指挥下,兵分八路发动侵柬战争。与此同时,为了防备中国的军事压力,北方越军也进行了积极准备。1979年时,越军在北方有两个军区,即广西当面的一军区和云南当面的二军区,一共部署了9个作战师、8个生产师、2个训练师、30多个独立团和1个空军师。其中在边境六省(高平省、谅山省、广宁省、黄连山省、莱州省、河宣省)担负机动支援一线任务的就有第3、316A 、345、346、338、325B师等6个作战师,还有省军事指挥部下辖的15个独立团、30余个独立营和54个公安屯,总兵力约8万至10万人。除了正规军外,还建立了数量庞大的民军。这些民军以18-45岁男性、18-35岁女性为骨干,按城镇、厂矿、农场、林场等地域编成,一般以营为最高建制级别,装备步枪、机枪、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火器。民军组织体系较为严密,实行村、组联防,3人一组、5人一群、10人一班,家家有兵,户户有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熟悉地形,兵民莫测,战斗力不容小觑。据战后了解,仅有8万人口的高平省广和县就组织民军1万多人,编成了62个连队,协助正规军防守广渊至下琅一线边境。总算下来,在北部边境协防的民军总数不下10万人,加上正规军,越军总兵力约有20万左右,同我军约为1:2.8,绝不是什么“只有三个正规师”。由此可见,在1979年战争中,我军对越军在总兵力上约有3比1的优势,但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加上越军在北部边境长期经营建立的坚固防线,还有越北地区特殊的地形、气候和民情,更增加了我军作战的困难。因此,尽管我军占有比较明显的兵力、火力优势,但还是打得非常艰苦,费了很大力气才基本达成了作战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