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读后感

如题所述

林黛玉葬花读后感
红绡香断了她的梦,谁为她卷起那闺帘?
看罢一段心酸,泪不觉为她而滴下,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般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泪,离开了父母,失去了亲人之痛,在深宅高院中的无奈,或许在此刻就已经注定她的凄凉结局,“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知有谁知呢?
没有了那份清高的孤傲,她躲开众人,“手把花锄出绣帘”而去,你道是她尖酸刻薄,却不知她有多少泪珠儿在漆黑的夜晚落寞的流下,她的悲哀同这些落花一般,质本洁来却要深陷污淖渠沟,这样的女子如何能忍受,她宁愿拾一抔净土掩风流。即使没有人来明白她,她也依旧那样傲然于世,并非一味哀伤凄恻,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抒发,可惜命运却让她无从逃离,即便满腹才华,即便是世外仙姝,即便是有众人的疼爱,她到底魂归太虚,时代的“风刀霜剑”让她避无可避,连同她的爱情也无可避免的幻灭在肮脏的尘世。
假如要去演绎她的一生,再精湛演技也难以来真正诠释,因为她就是她,难以让人去模仿的真女子性情。但是若让我来说另一个女子,与她又是何其的相似,才情洋溢,智比天高,傲视于一切,但同样将自己的一生葬送,葬送于不能永恒的爱情,葬送于一样不堪的尘世,她是张爱玲,她又像是另一时代的林黛玉,一样是满腔的哀愁,无从化解,只剩下满是哀伤的文字来证明她们的存在,黛玉葬的是花也是情,也许在看到黛玉葬花是她也有些同感,也许就在那时改变了她的路。一样花开为底迟,为底迟呢?或许我们无从解释这些相似,却能明白这其中的悲哀,花落,葬了伊人泪。
永远都会有人在看完葬花后发出同情的感慨,却没有多少人会想去为她拂去眼角的泪,别说她是个不存在于世的女子,但她却真真的让你为她哭泣,让你为她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而折服,《红楼梦》里有太多的悲哀,黛玉的葬花让这份悲哀升华,渲染着那个家族即将到来的萧条。为黛玉葬花而哭泣,为她幻灭的爱情而哭,也为她的愤然之气而哭。
一段葬花吟,亦是一曲离人之殇,愁断了千古女子的悲伤泪。
红绡香断了她的梦,谁为她卷起那闺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残花飘逝,落红无踪,本是人间常态。
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桃花树下,葬下花魂。
已是消逝的花,在他心中仍就珍贵。
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凄婉的无奈中,是寄人篱下的辛酸,是前途渺茫的悲歌。
他不是葬花,而是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
花落人亡两不知,花逝了,无人怜爱,而他自己终究也不过如这一场落花,就那样死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7
春逝花落,本是人间常事。残花飘逝,落红无踪,本是人间常态。
可是在黛玉心中,偏偏与他人不同。桃花树下,葬下花魂。
已是消逝的花,在他心中仍就珍贵。
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凄婉的无奈中,是寄人篱下的辛酸,是前途渺茫的悲歌。
他不是葬花,而是葬了自己的迷惘,葬了自己的一生。
花落人亡两不知,花逝了,无人怜爱,而他自己终究也不过如这一场落花,就那样死去
第3个回答  2010-08-25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锄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天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过了多少诗词歌赋,最让我揪心回味的还要数《红楼梦》中的《葬花词》。
我对《红楼梦》的接触始于《红楼梦诗词注解》这本书。记得那本书原先是放在我姑丈的书架上的,那时我年纪虽小,可早已有了偷书的嗜好。我趁他们不注意,就偷偷地私通了我表弟,把它猫到了我的家里。及至姑丈发现,我又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软磨硬泡,居然就这样占为己有了。这本70年代出版的《红楼梦》诗词注解书,陪我度过了许多的时光,书架上的许多书,我常好久都懒得去翻看一回,独独这本书,一直都随身带在身边。记得恋爱时,我妻子只要随手翻一页,说出题目,我就可以立马把里面的诗词背出来,让她佩服不已,或许,当初她对我的芳心暗许与这书也不无关系。可惜,97年在南平做生意时,竟然碰到了比我更不要脸的客户——当代孔乙己,居然暗暗的把书带走了,使我黯然伤神了许久。《红楼梦》的诗词,我还能记得许多,而现在,我是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好书了。那让人泪下的《葬花词》,还有那些委婉细腻的注解,将随时光的流逝,慢慢地在我记忆里消失。于是,我伤心。
前些年,在工地上开车,每天都固定在一个小饭店吃饭。其实,小店的饭菜是不见得好的,好就好在他们的柜台上放着一本正版《红楼梦》,书的封面脏兮兮的,油光滑亮。那时我还没有看过《红楼梦》的正文,想着那里面的美妙诗词,于是心里活络起来,书的标价为十六元,我想把它买下来,结果出了五十元,老板依旧不肯相让。无奈,我就想故伎重演一回,就每天来到那店里吃饭,细看一回,顺便寻找时机。小店的老板贼精,只要我吃过饭,他就不忘从我的手里把书与饭菜钱一并收好,从不同意我把书带回来看,而我也只能干着急而已,直到看完了一百二十回。其实,每天在劳作之余,看一回《红楼梦》真是一个极佳的休息方式,陶醉于十二钗的悲欢离合,生死荣辱,陶然于红楼诗词的雅律美韵,我甚至在开车的时候也不忘猜测:假如林黛玉不死,那两位娇生惯养的情痴是不是能经受生活的磨砺?是不是还能保持那一份真情?从工地回来,我就专程跑到县城,跑了好几家的书店,终于买回了一套盗版的四大名著,好在里面的红楼诗词还是很齐全的,《葬花词》也是一字不漏。而今,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还是这本《红楼梦》。
据《红楼梦》书中所说,《葬花词》是“黛玉因晴雯不开门,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明,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秋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已,哭了几声,便顺口念了几句”的一时感慨。然而就是这样的随口所吟,竟然让曹雪芹的朋友,一直为《红楼梦》作批注的脂砚斋举笔再四,无法加批了。《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与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括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葬花词》是林黛玉悲惨命运的谶言”。其实也不尽然。《葬花词》更应该是林黛玉的凄苦心境无人理解,从而借物抒情的一种发泄,好在她的宝哥哥总算听到了她内心的倾诉,“不觉恸倒在山坡上,怀里兜的花撒了一地……”也算不负了她一腔血泪。倒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辛辛苦苦的披阅十载,增删十次的《红楼梦》,在当时竟被讥为伤时诲淫之说,虽然他在书中早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隐语,与“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无奈感叹,可在当时又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心志?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最后吐血而死;抑郁不得志的曹雪芹在残酷无情的尘世间最后贫病交加而终。《葬花词》何尝又不是曹雪芹为自己所作的谶言?又何尝不是曹雪芹自己的命运写照?“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迷茫与坚贞,只是人们在为“秉绝世姿容,具稀世俊美”的林妹妹的悲惨境遇唏吁感叹的时候,又有谁能体会作者的愁苦与愤懑?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楼梦》被拍成了电视剧,曹雪芹在两百年后终于等到了他真正的知音。著名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用他美妙的乐谱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被誉为“用音乐写《红楼梦》的人”。他谱写的《葬花词》及红楼十二曲,旋律优美动听,凄婉深沉。音乐有着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感染力与震憾力。但愿,通过他的音乐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曹雪芹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葬花词》的黄钟大吕之声。
而在于我,却只能借此怀念一下我那本心爱的《红楼梦诗词注解》了。只有它,不知陪我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不知有多少次在我的枕畔与我心灵共语。黛玉葬花,可以唱一段《葬花词》,而我绝对是唱不出《怀书歌》的。只是,我觉得它远比曹雪芹和林妹妹要好运得多,毕竟在它的灵魂与身体不灭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偷它,还有人愿意将它占为己有。即此,也极见它还是能得到人们的理解与赏识。即此,也极见它还能给人带来一点什么。即此,我便也欣慰了一点。但不知,我那本心爱的书,现在摆在谁家的书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