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袁隆平谈转基因

如题所述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都在和大米打交道。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全世界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网友们甚至亲切地称他为“饭圣”。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


从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他和他的团队培育的水稻种子被称为“超级种子”,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还以中国温暖无私的形象进入了40多个国家。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线结合。1974年育成第一个强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75年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研制成功,为杂交水稻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培育出了奇迹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是开创性的,但不是世界首创。1965年,日本新城长油得到了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没有用于生产。


1980年至1981年,袁隆平赴美担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主任。1982年任国家杂交水稻专家咨询组副组长。


1985年,杂交水稻育种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担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项目负责专家。1991年,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为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两系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97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的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第一阶段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超级稻第二阶段目标。1971年起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CPPCC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袁隆平论转基因


袁隆平今天在北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用流利的英语就“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问题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他说:“我的观点我已经说过一千遍了。转基因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在袁隆平看来,用于增产的转基因食品问题不大,但对于用于抗病虫害的转基因食品要特别谨慎。


袁隆平说,目前一些转基因食品,比如大豆,每年进口几千万吨,大家都在吃。现在,我们正在将玉米的基因转移到水稻中,以增加其产量,这种转基因是可以食用的。但其他转基因是抗虫抗病的,这是来自一种有毒的蛋白质基因。昆虫吃了会死,那么人吃了会怎么样?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对于这种抗病虫害的转基因食品,要特别慎重。要反复实验,科学证明它没有问题,才能投放市场。“那是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变过。”袁隆平强调。


在与中国经济网记者的单独交流中,袁隆平表示,要有敢于为了科学而冒险的人。他说:“我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来做这个实验,但问题是我不能有下一代。如果有人自愿做实验,吃转基因食品,看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会不会受到影响。那种实验已经做过了,如果证明是健康的,那就是安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