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有功有过,总的来说是过大于功。
清政府第一个的亮点就是开疆扩土,
明朝领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仅限于汉十八省和辽东。
清朝鼎盛时期,领土面积约1316万平方公里。
清朝全盛时期疆土包括:北接西伯利亚,南至曾母暗沙,西抵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到库页岛,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东北抵外兴安岭,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总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千米。
即使清朝割让给沙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他当时的版图也比后来多了一个蒙古,面积多了150多万平方公里。
因此说,清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最大,这是毫无争议的。
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确实有霸气,乾隆曾经说,乾隆帝说过一句霸气侧漏的话: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说白了就是,咱没有成吉思汗开疆扩土、穷兵黩武、侵略扩张的本事,但是老祖宗原来固有的领土,咱一寸都不能丢。
清朝第二个;功劳是人口增长,但不能算在清朝头上。
人是最宝贵的,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清朝人口井喷式增长,从1400万到4亿;因此有人说,这是清朝皇帝的功劳,其实不然。
人口增加主要是外来农作物引入导致的,跟清政府关系不大。
众所周知,中国土地面积很小,具体结构是;三山六水一分田。
中国山多水多,在没有电的古代,山地不能灌溉,种植水稻、粟、黍、小麦等粮食作物肯定不合适。
如此一来,中国有三成的山坡和丘陵,以及相当大面积的坡地是闲置的。
即使是平原地带,一旦遇到旱灾,老天不降雨,灾荒就会出现,饿死人是家常便饭。
比如明朝末年,中国南、北方23个省先后遭受严重旱灾。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连旱5年以上。
大旱导致蝗灾,大灾之后是瘟疫,人口骤减。
但是17世纪救星来了,它们是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
17世纪这些农作物传入中国,刚开始是福建、广东种植,后来逐渐向长江流域及其江浙地区扩展,到18世纪向黄河流域扩展。
众所周知,这些农作物根本不用浇水,不仅耐旱,而且还耐寒,能在北方种植。
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抗病,不会生病,蝗虫对它无可奈何。
而山地坡地占可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加上旱地,可以占到中国农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
毫不夸张地说,番薯能让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增加三倍。
因此说,是这些舶来农作物帮了清朝皇帝的大忙,人口增长的功劳不能记在清朝皇帝头上。
清朝文字狱祸害无穷。
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有,但是清朝过甚。
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说过这么一句话: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其它朝代的文字狱,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大兴文字狱,十年八年之后就偃旗息鼓了。
明朝的文字狱比较严重,从朱元璋到朱棣,持续40年,但到了朱棣时期针对的是个别人,范围很小。
而清军1644年入关,文字狱持续顺治、康熙、乾隆三朝,时间长达150年之久。
文字狱的荒唐和残酷,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比如乾隆四十八年,河南登封人乔某诗稿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日月二字合为明,那就是赤裸裸的造反?结果诗人被凌迟处死,子孙均坐斩,妻媳为奴。
乾隆五十三年,湖南老秀才贺世盛,多次参加科举都没及第,写出一部《笃国策》,在书中批评了捐官制度的意见,被定罪;妄议胡政,砍掉脑袋。
据史料记载,乾隆时期发生文字狱大案130起,株连最多的上万人,波及数省。
文字狱的恶果就是扼杀了士大夫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打掉了他们的脊梁,培养出百姓的奴性,禁锢了百姓的思想,扼杀了国民创造力,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贻害无穷,影响深远。
清朝闭关锁国,错过了振兴的良机
清朝皇帝不自信,他们为了镇压沿海抗清力量,也为了遏制倭寇,颁布禁海令,要求;寸板不得下海。
之后,又颁布迁海令,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向内迁移,造成50里无人区,越界者杀。
如此一来,对外贸易完全阻断,中国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正如清人方苞所说:;今概绝之,则土货积滞,而滨海之民半失作业。
清朝大搞文字狱的时候,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在欧洲开展。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华,给乾隆带来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很多先进的工业产品。
然而乾隆夜郎自大,嗤之以鼻,成果了融入世界的机会。
到了19世纪末,慈禧又蛮横地扼杀了百日维新,再次让中国被世界甩在身后。
而日本却因为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大大增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不仅如此,清朝还实行了比元朝还过分的高压政策,扩大谋反、谋大逆的范围:
上
书奏事不当或犯讳者,杀!
异姓人但有
歃血
订盟,焚表结拜兄弟者,杀!
聚众二十人以上,杀!
罢考、罢市至四五十人,杀!
哄闹公堂、拥塞官府者,杀!
清朝统治者的倒行逆施,给中国的国民性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副作用,流毒无穷。
如果说开疆扩土得分是100分,而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高压统治则失去了300分,总而言之,清朝统治者是过大于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