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有什么特色?

如题所述

宁静致远,都和民安,这是我家乡宁都州的名称来源,被寄予人民能安居乐业的美好祝愿。宁都县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的北部,其版图面积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位。宁都历史悠久,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属纯客家县,被誉为客家祖地,除此之外还有“文乡诗国”、“苏区摇篮”、“赣南粮仓”、“赣江源”的美称。

宁都的文化璀璨不已,令人生叹,众多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相碰撞,酝酿出了独属于宁都的民风民俗。而本篇文章,则是要着重介绍宁都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风俗。

新年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美食的盛宴,是当地最精细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舌尖上的中国”,以下是我心中的“舌尖上的宁都年味”。

1、宁都肉丸

从大年三十开始到元宵,无论是居家团圆,还是走亲访友,要数日日都能在餐桌上看到的菜式,那非宁都肉丸莫属。宁都肉丸,一定是每一位宁都人记忆最深处的味道。

“宁都肉丸”方言为“肉撮”,肉丸有两种,一种是猪肉和薯粉做的猪肉丸,另一种是鱼肉和薯粉做的鱼肉丸,一般吃得比较多的是猪肉丸,这是宁都美食的重要标签,也是宁都州人每一代人的重要记忆,承载着的是对人生的祝愿和祈福。无论是什么重要节日、重要酒席,在餐桌上必定能看到肉丸的身影。几乎可以说,是否有肉丸的宴席,能直接让人判断出这是否是宁都人的酒席。它的吃法也非常具有多样化和包容性,烹炒煎炸,宁都肉丸都能用它圆润的身体容纳住不同的美味佳肴。

宁都肉丸

炒肉丸片

宁都不能没有小肉丸,就像南昌不能没有拌粉,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这已然成为了信仰的存在。宁都的早餐店里必定有小肉丸,每天早上来一碗小肉丸,可以就汤吃清淡的,品味纯肉的鲜味,也可以和酱油辣椒一起共舞,直接又是一次多巴胺的刺激。

宁都拌小肉丸

清汤小肉丸

辣汤小肉丸

2、宁都三杯鸡

宁都的新年,离不开鸡鸭肉,在大年三十,用鸡鸭祭祀的重要传统一直延续着,这是对先人的感激和敬畏,我们一直相信,只有对万物,对过去时常保持着感激和敬畏之心,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更加积极地向前。而对于祭祀以后的鸡鸭处理,一是煲汤,成为重要的年汤,二是炒菜,则很有可能便是“宁都三杯鸡”。

“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是赣菜的一道经典之作,在宁都已有数百年制作历史。

“三杯鸡”顾名思义调料就是“三杯”,一杯米酒,一杯猪油或香油,一杯酱油,并且正宗的“宁都三杯鸡”用的鸡肉是“宁都黄鸡”,是个体小但肉质鲜美的种类,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的调料,在烹制是也不放汤水。成菜色泽酱红,肉香味浓,色香味俱全。

宁都黄鸡

“宁都三杯鸡”承载了众多荣誉。“三杯鸡”发源于江西省,后来流传到台湾省,并最终也成为了台菜的重要代表性菜品。在2008年“宁都三杯鸡”更是成功入选北京奥运会主菜单,2018年,“三杯鸡”被评为赣菜十大经典名菜之首,也成为了江西非遗美食。

“宁都三杯鸡”的荣誉也不止这些,它还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相传在南宋末期,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期间,一位江西的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在一位狱卒老乡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她把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宁都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

三杯鸡

我每次品味这道菜时,也仿佛总能感受到文天祥那股爱国热血和亡国遗憾。

3、客家黄粸

黄粸或许许多人未曾吃过,不过从字面上也大概知道,这是一种黄色的米糕类的食物。许多地方农历新年都要做年糕,也可以说黄粸就是我们那的年糕吧。

做正宗的黄粸,有两个很关键的东西,一个是专用的米,叫大禾米,这也算是一种特产;另一个是一种叫板叉的植物。

大禾米一年一种,产量也较低,但正是因其稀少,反而显得珍贵。而黄板叉是一种天然碱性兼染料植物,能够让蒸熟的大禾米色泽金黄,莹润如玉,清香四溢。需要的是将黄元柴烧成灰保存,要用时取适量灰,加水浸泡,再过滤,然后用这个水浸泡大米三天,米已泡涨呈黄色即可上蒸了。

蒸米

打黄粸通常是邻里间互相帮忙,热闹又省事。蒸好的大禾米饭,由木甑转移到来石臼旁,各位打击手严阵以待,围着石臼,依次轮番用力舂打,口里嘿呵嘿喊着号子,好不热闹欢快。

打黄粸

每年农村里都会进行制作黄粸,而农村里的人情关系,也会在这一次次互送表里中维系着。小时候,不知吃过多少邻里八舍表送的黄粸。这是独属于我们的一份记忆和感情,互相关照,欢声笑语,那是黄粸带给我们的一种情感价值。

食物的意义是由人们赋予的,各类年味美食只有在特定的年俗之下,才更显示出其中的情怀。宁都的年俗文化是传统的,是独特的,是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的,这样的年俗令人着迷、令人敬畏。以下介绍着我心中的的传统宁都民俗。

1、初一祭祀

正月初一,在宁都的习俗中,几乎是将这一天的早晨留给了先辈。大家都会早起准备好物品,携家带口地去祠堂祭拜祖先,虽然我同行人不一定相互间都认识,但知道他们跟我一个姓,大家在那里聊天打爆竹,年味氛围很好。每家每户都会把部分年货一起供奉在一个公共的供台上,仪式结束后大家热热闹闹地互相分享供果,这种分享传统是年味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值得期待的部分了。

2、舞龙灯

舞龙灯象征着新年一年吉祥好运等等,农村会组织着戏班子来舞龙灯,很是热闹,每天晚上都会有众多人围着一起欢乐一起闹,直到过完元宵才慢慢退场。

3、半班采茶戏

半班采茶戏,这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个类别,是属于客家人的一种戏目。一方简陋的搭台,却能吸引全年龄段的人去观赏,就如同鲁迅笔下的“社戏”和“庙会”,半班戏也伴随着许多人的一生,这也是我青春的一部分。简单的舞台,朴实的道具,标准的戏妆,永远都有人抢不到座位而不得不站着看,而一看就是四五个小时。这是半班戏的魅力,是人们的一大精神欢乐。出来绝妙的半班戏台子,围绕着舞台而临时摆放的各种小吃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起唠嗑,一起赏戏,小朋友们眼神来回穿梭于舞台和小吃摊,也是独特的风景线。

采茶戏

宁都不过一座小城,但孕育出了众多独特的文化风俗,作为土生土长的宁都人,在这样的文化浸润下我只有感觉到自豪之情,这会是我独特的记忆、独特的青春。即使以后也许远离家乡,但这份年味,这份独特的宁都民俗会一直伴随着我,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找到这样的宝藏,感受不同的文化民俗,感受到中国的地大物博,包罗万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