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1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凸显以德为先、能力为重。
  ■ 新旧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异同
  通过上面内容的对照,我们不难发现:新、旧版本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上有不少相同之处,如“注重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整体设计目标”等;不同的在于原来标准描述的文字比较笼统、抽象,可以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修改后的标准则更加具体、可操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英语学科的特点。新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提出了英语学习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提升了标准内容的时代性;提升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操作中的弹性空间;所用语言更加科学、规范、清晰、易懂。标准(2011年版)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是关于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描述。
  ■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了什么
  修订后的《标准》将原有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样做既重视学习过程,也重视学习结果。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途径,也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语言教学思想。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体现了课标思想与时代发展的同步。
  修订后的《标准》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为了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2.重视语言的实践性特点,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有意义的、真实的语境,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
  3.重视语言的应用性特点,将知识学习融入语言实际运用的活动中,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强调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
  5.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加强学生的课堂自主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倡导合作精神。
  7.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新课程执行力。
  学习贯彻新《标准》一定要牢记其核心内容,即“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时刻牢记学生学了语言是为“用”的,在“用什么”和“怎么用”上要勤于思考,力争使教学活动和内容的安排科学、合理,同时还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在“怎样用”上做一番文章,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检验落到实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