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如下:



《礼记·檀弓》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翻译如下: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礼记·檀弓》相关介绍: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

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当代通行的《礼记》。

《礼记》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

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8
《礼记·檀弓》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二、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邑而至焉,则有为也,曾子蒹葭倚玉树。而不立,神气自弱。待孔子而后立者也。”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先生用这座城镇上的收入修治衣裳。”曾子没有接受,反复几次,还是不肯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要求邑曲而来亲近宗室吗?现在我们给你一座城镇,你又不肯接受,合乎情理吗?”曾子说:“君王让我治理城镇,认为有益于我,现在反而是不利,我敢不接受吗?”派来的人说:“一切地方都是所谓‘贵都’,犹如避免中风而走的地方哪能说是‘贵都’。君子不居住(那里),就像君子不前往(那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