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有做电动汽车的吗,介绍一下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中信证券测算,如以2011年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测算,近三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00%。以每辆车使用100kg电池的平均数量计算,到2011年电池市场规模将达6亿吨。而万钢部长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而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届时,电池市场需求规模将达10亿吨。
这对于电动汽车与动力蓄电池,可谓是又一个春天。回顾电动汽车百年历史,电动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机遇[1]。但面对前两次机遇,电动汽车都“败下阵来”,也说明其身上具有“失败因子”,总结电动汽车的缺点:
1、多数电动车辆只能从100至200公里,然后充电,汽油车辆超过300公里以上的距离才需要加油。
2、充电时间: 完全充电的电池组可以采取8至10小时。即使是“快速充电”,以80%的容量需要1小时以上。
3、电池成本: 电池价格昂贵,可能需要更换一次或多次。
4、容量和重量: 电池包是沉重的,并占用了相当大的运输车辆的空间。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动汽车的最大的失败因子毫无疑问是动力蓄电池。动力蓄电池[2]:涵盖全部或部分依靠动力蓄电池系统为驱动能源的电动汽车,其蓄电池的能源供给全部或部分依靠从电网或稳定高效的发电机获取的模式,其充电模式可分为非车载充电和车载充电模式。动力蓄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各国政策、法律、人们的意识支持下,各大汽车公司、电池厂家都在全力开发电动汽车的电池新技术,伴随着电化学材料业、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动力蓄电池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在第三次电动汽车机遇中,它将承担起重大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0
我国于1992年,“八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开始启动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1999年,国家才正式号召开始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至2001年,“十五”期间加大投入,国家成立“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为“三横”的“三纵三横”开发格局。之后又启动了“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并将“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专项中的前沿技术。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体形成了产品开发的配套体系和管理机制,部分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部分车型的产业化。
宏观产业政策方面,我国《汽车产业宏观政策》中已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车辆安全性作为汽车产品技术发展的重点,将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缓和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战略措施。2005年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都有关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结合当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形势,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汽车应用技术发展上推进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加大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为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又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提出了切实的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重点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给予补助;要求各试点抓紧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