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篇纵列式结构高考作文

感谢~

第1个回答  2010-07-3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写的一副自勉对联的上联,其下联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意思为: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林则徐借此勉励自己,无论是当官还是做人,都要像大海一样“有容”,有大海一样的胸襟。林则徐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与他的“有容”恐怕不无关系。

“有容”,不仅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学术繁荣的先决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君主尽管在军事上屡屡兵戎相见,为了一点点鸡毛绿豆似的小利益,就彼此间斗得你死我活。但对待思想学术方面的问题,却异常的开明。允许不同见解不同思想的争论,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术空前繁荣的时代。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这里碰撞,以仁治国的儒家思想和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在这里对话,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在这里交锋,墨子的“兼爱”“非攻”和苏秦、张仪的纵横策略在这里对垒……这在我国学术繁荣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而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对各种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压制。书被烧了,有思想有学问的读书人纷纷成了坑里的冤魂,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有容”对于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重要性。

“有容”,不仅是学术繁荣的先决条件,也是人才辈出的有力保证。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用人方面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包容”政策。不管你持什么政见,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在北大据有一席之地。以后的历任校长继承了蔡老先生的这一用人政策,终于使北大成为英才荟萃的场所。在北大的名人录中,我们既发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也发现了鲁迅、胡适、朱自清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既发现了傅斯年、范文澜、王力等学界泰斗,也发现了非科班出身的沈从文,还发现了偏科非常严重的历史学家吴晗、“保皇党人”辜鸿铭……可以这么说,正是北大的“兼收并蓄”,才为人才辈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在“文革”期间,看你是不是人才,一不看你有无真才实学,二不看你是否有一技之长,只看你的政治表现如何、出身如何。由此扼杀和埋没了多少天才!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有容”对于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用我们的大海一样的胸襟,去开创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新局面,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吧!

曹操行状自述
本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虽在世时日不多,然颇多建树。今风寒入颅,头痛欲裂,恐将不久于人世。俗语云“盖棺论定”,吾不屑舞文弄墨之小儿,妄下断语,乱定是非,故将自己一生撮其要者,自述行状如下。

首先,吾志向远大,有霸王之气。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或只愿偏安于一隅,或只见蝇头之小利,皆为碌碌之小人,实非成就大事者。吾与玄德煮酒论英雄之时,就曾立下誓言,要一一剿灭之,后果天遂人愿。北方遂定,鼎足始成。败者为寇,成者为王。以吾之成就,进位汉丞相,宜也。方今我心腹之患,三分只余其二。不能吞吴灭蜀,吾之憾也。

其次,吾求贤若渴,将士颇能用命。当初为讨伐贼臣董卓,吾发矫诏,树起招兵旗。忠勇之士,云集响应。乐进、李典、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先后效命麾下。后在兖州,吾又招贤纳士。自此,吾手下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武有于禁、典韦及先期投奔的众武士,后又收得猛将许褚、杨奉部将徐晃、吕布部将张辽等。后逢张绣之变,幸得典韦以死相救。非典,吾死者数矣!

再次,吾处事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杀吕伯奢全家,虽然有失卤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董贼遍发通缉令,见利忘义者卖友求荣,也未可知。若当断不断,恐反受其乱,不如先下手为强。文臣杨修,摇唇鼓舌,乱我军纪,扰我军心,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也必除之。顺我者未必昌,然逆我者必亡之。断不可效妇人之仁,持儒家之见也。

第四,吾以身作则,堪为军士典范。想当初吾于征战途中,曾颁下禁令:不得践踏已然成熟之麦田,否则杀无赦。然不自意胯下坐骑失控,逸入麦田之中。如此举动,何以服众?吾乃拔剑自刎以示谢罪。怎奈左右阻挠,方以割发代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有“头发事小,代首事大”之说。割一次发,权当将自己斩首一次。如此,众将士焉有不服之理?

最后,吾文采斐然,有大男儿之气概。诗自“风骚”以降,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作。既为堂堂八尺男儿,于诗中全然不见男儿坦荡之气,反多顾影自怜、唧唧我我之态。令人读之无味,效之无益。吾之诗篇,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虽不能谓开一代之诗风,亦一扫前人颓丧之气。屈平、渊明以外,自谓无人能及。如撰诗史,吾当居其中一席,此不妄也。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撰

一面镜子的遭遇
这是一面十分清晰的镜子,就连脸上的汗毛也纤毫毕现。它是齐宣王送给丑女无盐的定情信物。齐宣王为什么要送镜子给无盐女,其中自有一番讲究。

原来无盐不是她的真名。她复姓钟离,单名一个春。只因出生在齐国的无盐邑而得此名。齐宣王一度曾纵情声色。“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混在他庞大的乐队里,他也没有发现。不仅如此,他还从齐国各地选来许多美女,送到宫中供自己淫乐。乐队要越大越好,美女要越多越好,也不管它当用不当用,浪费不浪费。而齐国的王公贵族,对此皆视而不见;近臣内侍,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齐国的大老爷们,对此都敢怒而不敢言。倒是一个相貌奇丑的无盐女站了出来,当着齐宣王的面,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一骂倒把齐宣王骂清醒了。无盐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自己脸上的污点,而且照出了臣民内心的龌龊。于是他在励志改革弊政的同时,也破例地把无盐立为王后。起初,大臣们对此颇有不服。但在无盐的镜子面前,他们都显得无地自容。

无盐对齐宣王赠送的镜子爱如至宝,不让上面蒙上一丝灰尘。有人对此大惑不解,说:“你长得那么难看,不照镜子,就见不到自己的丑,心里也就舒坦一些。你为什么这么钟情这面镜子呢?”无盐的回答出乎大家所料:“镜子不是拿来照美貌,而是用来照污点的。你在镜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脸上什么地方没有洗干净,于是就把它们清除掉,这样你自然就变得美丽了。”

转眼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面镜子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手,传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手里。李隆基又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了杨贵妃。

杨贵妃得到镜子后,喜不自胜,每天对着镜子涂脂抹粉、梳妆打扮。只觉得在镜子中的自己,体态一天天变得丰腴,容颜一天天变得憔悴。每照一次镜子,不仅没有给她带来一丝安慰,却陡然增加了些许烦恼。

作为被皇上宠幸的贵妃,杨玉环深知美貌是自己取宠的唯一法宝。当初皇上于“三千粉黛”之中,偏偏看中了自己,而且专宠于一人,“从此君王不早朝”,还不是看中了我的“天生丽质”和“回头一笑百媚生”的容颜吗?青春易逝,容颜易老,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细心的贵妃发现,近来皇上到华清宫的次数是日渐稀少了。她也知道皇上的花心是出了名的,没准他又看上了哪一位“天生丽质”,却把自己丢弃不顾了。

果不其然,一个唱民间俚曲的宫女,把皇上迷得晕晕乎乎,还封给了她一个“大唐歌妃”的称号。这位“歌妃”除了有一副好嗓子外,在容貌方面可以说是一无可取。我杨玉环虽然人老珠黄,却也比她中看得多。于是她又一次来到了镜子前。

镜中的自己除了体态微丰、容颜略显憔悴之外,别的跟原先那个使“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自己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现在就拴不住花心的皇上了呢?她越想越气,一怒之下,将镜子摔成了四分五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7-31
恕我孤陋寡闻,何为纵列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