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上课的基本步骤

如题所述

依据课标理念,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创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内化——应用拓展”。

一、创设情境,激疑引趣。

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1、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

2、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

3、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4、从情景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1、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必要的可以合作完成)

①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②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④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⑤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解决。

2、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交流,组织好汇报思路及表达的语言)

3、全班汇报、明理内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该讲的讲透彻、讲明白,该教的教会。突出重点,突出本节课难点。

三、应用拓展。

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四、全课小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首先要备课,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再设计教学环节,也就是你要怎么教,能把教学目标完成了,并且突出重难点,最关键还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备学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大概什么德行,相对应来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听懂。然后是真正上课,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个导入,引出课题,这个导入基本上看你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了,或者个人所长了,可以复习导入,视频导入,提问等等,也可以直接导入,像我们这边高年级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基本上不需要导入,直接点题即可。接着就探究新知了,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讲授知识了,讲授知识之前最好让学生预习一下,养成习惯,讲完了,要检查一下学生学习情况,可以设计练习,提问,总结等等,必要时,再次强调重点,然后就巩固练习了,数学是一定要练的。差不多要下课了,可以再次总结,最好学生总结,老师补充。最后布置一下作业,就是一个完整的课了。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时候没办法这么完整,但是主要课要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