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后面林冲为什么不杀了高俅,反而接受招安?

如题所述


在名著《水浒传》中,前后一共出现近千人,但戏份较多的不过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卢俊义、李逵等十余人。当然,这些人物塑造得也相当成功,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深刻。比如豹子头林冲,他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稍微了解水浒的人都知道,林冲的一生实在太悲剧。

林冲一出场,就碰到了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事儿。林冲虽然忍住没打高衙内,但是高衙内却仗着父亲高俅高太尉的权势,再次调戏林娘子。后来高俅陷害林冲,使得林冲误入白虎堂,丢官获刑,刺配沧州。就这样,高俅也没放过林冲,野猪林和草料场,林冲两次遇险,忍无可忍时,林冲才杀陆谦等人,上梁山落草。

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落草为寇,林冲用自己的悲惨经历,诠释了何谓“逼上梁山”。

上梁山的过程也不顺利,林冲差点被王伦赶下山。后来,晁盖上梁山,林冲火并王伦,才算稳定下来。但那个时候,林娘子自缢,丈人忧疑而死,连家中丫鬟锦儿也已经招赘。家也没了,自己前途也没了,林冲一无所有了。


没上梁山之前,林冲或许还心存侥幸,想着与妻子家人完聚,所以他不能打高衙内,也不能杀高俅。但是,上了梁山后,林冲没有任何忧虑了,按理说完全可以报仇了。但是,林冲没有这么做。再次看到高俅时,林冲依然没杀高俅,他甚至还想招安。

一、林冲对高俅和招安的态度

梁山大聚义之后,高俅三次征讨梁山,结果最后一次战败被擒,被捉上梁山。这个时候,林冲面对高俅是什么态度呢?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激动。

高俅见了众多好汉,一个个英雄猛烈,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先有了十分惧怯,便道:“宋公明,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当重奏,请降宽恩大赦,前来招安,重赏加官。大小义士,尽食天禄,以为良臣。”

林冲对高俅只是怒目而视,并没有拔刀杀高俅。


央视水浒中,林冲不仅要杀高俅,最后还因为宋江招安,活活被气死。实际上,这是编剧进行的改编,原著中根本不是这样。

原著中,林冲不仅没有杀高俅,而且从头到尾都没有反对招安。宋江招安一直不顺利,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都反对过,林冲却没有。招安后,林冲也没有消极作战,他跟随宋江南征北战,表现活跃,多次杀敌立功,显然他接受了招安。

不过,征方腊后,林冲中风瘫痪,留在了六和寺,由武松照顾他。半年之后,林冲去世,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二、林冲为何不杀高俅,还接受招安?

从前后文来看,林冲确实应该要杀高俅,这样才能解他心头之恨。这样行文,也最符合逻辑。然而,作者为何不这么写呢?


1.从水浒成书角度来说

宋江的原型,是北宋末年起义的宋江,梁山好汉也是以历史上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原型。从《宋史》到《大宋宣和遗事》,从元杂剧水浒戏到《水浒传》,水浒的成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经过四百年才最终完成。(水浒成书时间,通常认为是明嘉靖年间或者更晚)

水浒的作者通常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但实际上,水浒的作者不止一位。

致力于明清小说研究的侯会,从好汉出场赞的诗角度出发,在《水浒源流新证》一书中提出“水浒前十三回是后增”的说法。

《水浒》前十三回的内容,是有另外的作者补写的;十二回以后的部分,才是《水浒》的原始面貌。试将前十三回删掉,我们会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部完整的《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一位不少,且每位好汉的首次登场,都带有一首出场诗,呈现出十分规律的现象。

侯会的这种说法,并非孤例,聂绀弩在《水浒四议》中持相同观点,他也也认为水浒前十三回可能是后加的。

当我们去掉前十三回会发现,从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开始,接着是宋江杀惜,宋江梦到九天玄女,宋江三打祝家庄、征方腊等,水浒故事还很完整,且宋江作为主角也更突出。这样的故事结构,也更符合水浒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

水浒前十三回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都极高,林冲、鲁智深、史进、杨志等人的形象也十分鲜明,其创作人当是天才,所以这部分也被称为“天才文人本”。


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看林冲为何不杀高俅,还接受招安。

去掉前面十三回后,林冲第一次出场在四十八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这种,其赞诗后四句是:

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很明显,林冲是照着张飞的形象刻画的,所以他兵器是丈八蛇矛,绰号是“小张飞”。

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前休妻,遇险野猪林、怒杀陆谦和雪夜上梁山等事迹都在前十三回中,如果不看这部分,就会发现林冲之前没有事迹,自然也就和高俅无仇了。这样的林冲,也符合《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杂剧中的林冲形象——只有名字,没有任何事迹。

既然之前的水浒中,林冲和高俅没有深仇大恨,那么林冲自然不会想着杀高俅,也就能接受招安了。不过,前十三回故事加入水浒后,林冲和高俅立马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甚至连杨志也和高俅有了仇怨。


正因如此,所以后来高俅上山时,作者特意写林冲和杨志对高俅怒目相向。这么写,也是照应之前的故事。

2.从原著内容来看

不过,既然有了前面十三回,林冲似乎不应该妥协,看到高俅就应该家仇国恨一起算,扑上去宰了他。那为什么后面林冲只是怒目而视,并没有动手,甚至都没冲上前去怒骂高俅呢?

这看似矛盾的做法,我认为反而最好,因为能反应现实问题。

一方面,林冲出身行伍,军人的天性就是要服从命令。林冲从一出场,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说明他是军队中的教官,负责教军士枪棒。军人,对上级和军令要绝对服从。宋江做梁山寨主后,梁山军纪明显提高,他们赈济百姓,不滥杀无辜,作战能力高,还有樊瑞、项充、李衮、解珍、解宝等特殊兵种,所以能百战百胜。


作为大将,林冲在梁山的环境下,自然也要服从宋江的命令。而宋江的目的是招安,对高俅自然也是恭敬的态度。为了防止意外,高俅被捉时,宋江还特意交代,不可以杀人。

再说宋江掌水路,捉了高太尉,急教戴宗传令,不可杀害军士……宋江纳头便拜,口称“死罪!”高俅慌忙答礼。宋江叫吴用、公孙胜扶住,拜罢,就请上坐。再叫燕青传令下去:“如若今后杀人者,定依军令,处以重刑!”

宋江两次下令不可以杀高俅的军士,军令既出,自然不能不遵从。本就是军人出身的林冲,此刻再次恢复军人身份,自然要遵命,所以他才没有杀高俅,且连杀高俅的动作也没有,只能怒目而视,以示仇恨。

同样,杨志也是如此,他也是军人出身。至于其他人,不管是不是军人出身都不重要,因为梁山军纪如此,任何人不得违反。

我们看武松、鲁智深和李逵等人,虽然反招安,但是之前面对前来招安的官员,却也不敢有大的反抗动作,李逵也只是撕扯诏书而已。如果梁山军纪不严,这几位听到诏书上的“

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恐怕早已经动手打人了。


另一方面,林冲不得不遵从宋江命令,硬生生忍住杀高俅的冲动。从林冲角度来说,虽然他是军人出身,梁山军纪严明,但是人愤怒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不管这些规则。既然如此,林冲为何不爆发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4
林冲之所以没有直接杀死高衙内,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 防备后患:高衙内拥有一定权力和背景,如果林冲直接杀死他,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和追捕,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存在风险。2. 保护家人:林冲虽然对高衙内心怀不满,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杀死高衙内,可能会引起高衙内家族的报复,娇妻的安全也无法保障。所以,他选择了利用高衙内的弱点,诱使他地位下降,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3. 为了报仇:林冲不是冷静的人,心里充满了对高衙内的仇恨,但是他也知道这个仇恨不能让他失去理智,只有利用高衙内的软肋,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报复。因此,他选择了一步步策划,最终成功达成了目标。
第2个回答  2023-05-13
林冲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可能有以下原因:1. 林冲是个忠厚善良的人,不喜欢无故杀人,特别是对于自己没有必要杀死的人,更不会去做这种事情。2. 林冲深知这种行为会引起朝廷的追杀,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还会影响到家人的安全和未来的发展。3. 林冲和高衙内之间有很多的利益交换,如果直接杀死高衙内,可能会导致自己和家人损失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所以,林冲选择了用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讨回自己的公道或者逃离高衙内的追杀。
第3个回答  2023-05-13
林冲在《水浒传》中是忠于朋友、正义正道的人物形象,他不愿意无缘无故地杀死高衙内,即使高衙内对他有仇恨,也不能违反他的正义准则。另外,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妻子被牵连,而是希望通过与宋江等人一起起义,为大家谋取平等和正义。所以他选择了走上反抗的道路,而不是个人的报复。
第4个回答  2023-05-11
林冲之所以不直接杀死高衙内,再带娇妻远走高飞,是因为他是有正义感、有良心的人,他不想牵连无辜的人,也不想做出过激的行为,导致更多的人受到惨重的伤害和牺牲。另外,他也深知这样做是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会对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危险。因此,他选择了通过反抗和斗争来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