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礼仪的意义

如题所述

1
礼则不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素养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同时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良好的礼仪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则是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润滑剂。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认知水平相对滞后,道德素质也不尽人意。尤其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居多。没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家庭环境。“万丈高楼平地起”,文明礼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文

2

明礼仪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从以下措施着手。

一、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营造文明有序、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

(一)舆论宣传

学校重视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红领巾广播台、等有趣的宣传活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并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优化环境

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如: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

3
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此外,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利用“队角”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二、深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 课程

我们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印了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我们依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对教材进行编排。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礼仪知识,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课堂上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

4

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什么行为才是讲文明、懂礼仪。

三、制订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由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年龄层次各不相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学生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三、四年级在一、二 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待方面的礼仪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另外,为了让全校学生学规范,知规范,懂规范,并按照文明礼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文明新人”包括指甲无黑泥、脖子无脏痕、衣袖无污迹、鞋子无泥尘;文明用餐包括盘内无剩菜、桌面无饭粒、场地无残汤、用餐无声音;“文明用厕”包括槽内无便液、坑内无便迹、厕门无损坏、厕所无臭味;“文明校园”包括墙面无污痕、地面无污迹、廊道无追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
1.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极为广泛。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不断地完善,培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讲文明、懂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走向社会进行交往的必备素养。
少年儿童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不断增多,文明的礼仪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与国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一个人的行为、言语是否符合礼貌的要求,这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关系很大,而小学生是未来的公民,要为明天成长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打下基础。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15
答:
礼仪的作用是: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社会风度和自身形象的良好体现。良好的礼仪可以提高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礼仪约束着人们的态度和动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和应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促进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在向对方表示尊重、敬意的过程中,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人们在交往时以礼相待,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或者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礼仪约束着人们的态度和动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倡导、教育人们遵守道德习俗。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人们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和应用,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4,凝聚、协调。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有时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会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使人际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3个回答  2020-11-12
礼则不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素养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同时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良好的礼仪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则是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润滑剂。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近年来,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认知水平相对滞后,道德素质也不尽人意。尤其我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居多。没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家庭环境。“万丈高楼平地起”,文明礼貌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文

2

2/27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