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肃最早起源我国哪个城市

如题所述

甘肃的肃最早起源我国酒泉。

依据:

1、甘肃省的名字是取自甘州、肃州两地的首字而成的。甘州是今天的张掖市,肃州是今天的酒泉市。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酒泉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到隋文帝时改置肃州。西夏时设置“甘肃军”,元代设甘肃省,这就是甘肃名称的由来。

2、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甘肃的“肃”从酒泉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失酒泉,河西不保,危及中原。所以汉长城、明长城一路延伸过来,最西端都止于酒泉。

酒泉历史沿革:

1、上古时酒泉为羌戎所居地,先秦时酒泉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时的统治范围尚未到达酒泉一带,占据酒泉一带的仍主要是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河西之战,西汉建立后,酒泉、敦煌一带仍被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所控制,称匈奴右地。

2、元狩二年(前121年)夏,汉武帝发动第二次河西战役,河西地区自此纳入西汉王朝统治范围,置酒泉郡,郡驻地为禄福县(即后来酒泉县)。先后设立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个郡,史称“河西四郡”。新朝初始元年(8年),王莽称帝,沿用郡县制,设辅平郡(原酒泉郡)、敦德郡(原敦煌郡)。

3、东汉时期,酒泉境内设酒泉、敦煌两郡,隶凉州刺史部。西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改“禄福”为“福禄”。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

4、唐武德七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唐广德元年,酒泉地方属吐蕃,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大中五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酒泉属回鹘。宋熙宁六年,西夏占据沙州。李元昊攻占酒泉后,改肃州为蕃和郡,保留了瓜州、沙州的建置,酒泉地区全部纳入西夏统治范围。

5、元朝时,至元七年(1270年),置肃州路总管府,驻肃州(今酒泉市肃州区),今酒泉境内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肃州、沙州二路和瓜州属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政府复置沙州,隶肃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沙州为路,并将瓜州改为瓜州属州,隶沙州路管辖。

6、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平定整个河西走廊,酒泉正式纳入明朝统治范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境内置肃州卫、威远卫、威虏卫。明代北边镇守制度由藩王分守演变为九边总兵镇守制度,甘肃镇为九边重镇之一。

7、清朝定都北京后,酒泉东部的肃州、金塔纳入清朝统治范围,酒泉西部地区仍被新疆吐鲁番速檀所控制。清顺治二年(1645年)4月,酒泉沿袭明代建置,在东部地区恢复建立肃州卫,实行军政合一的体制。

康熙五十七年(1716年)后,在西部地区相继设立赤斤、靖逆、柳沟、安西、沙州五卫。雍正二年(1724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间,裁撤卫所,建立府、州、县政权。乾隆二十四年,设甘肃总督,总督府驻肃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置安肃道,辖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

8、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酒泉废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置安肃道,设道尹。民国十七年(1927年),改安肃道为安肃行政区,领酒泉、高台、金塔、毛目、玉门、安西、敦煌7县,改尹为“行政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安肃行政区为行政督察区,裁撤乡、闾,编保、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甘肃省正式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酒泉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7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设肃北设治局(县级),隶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9、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2002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酒泉地区和县级酒泉市,设立地级酒泉市。酒泉市设立肃州区,以原县级酒泉市的行政区域为肃州区的行政区域。酒泉市辖原酒泉地区的金塔县、安西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肃州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