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什么越来越低?怎么才能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如题所述

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同时,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可能措施,包括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构筑一个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等。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为什么越来越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比2019年减少了180万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专家们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



1.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城市,房价、物价和教育成本的上升,使得许多年轻人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经济责任。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之外,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其“生活账本”都是沉重的:孩子每月上早教班、日常吃穿用的花销在5000元左右;在西北县城工作的一位父亲称,每月给孩子的花费至少1000元左右,而他的月工资只有3000元;在湖南怀化一所乡村小学做教师的黎女士说,孩子不到3岁,每月至少得花去工资的三分之一。



另外,很多年轻人还要面对高额的房贷和车贷。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据统计,2021年5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6.8万元/平方米,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均价为5.9万元/平方米。即使是二手房也不便宜。在北京某独生子女二代(土著)自述中提到,“买这套房子感觉‘要了我的老命’,怎么还敢生二胎?”

2.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就业市场的竞争和不确定性也使他们感到压力,担心不能提供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给孩子。同时,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存在着对女性员工不友好甚至歧视的现象。一些女性员工在怀孕或者产假期间遭遇降职或者辞退;一些女性员工在回归职场后发现自己被边缘化或者错失晋升机会;一些女性员工在面试时被问及婚姻和生育计划等私密问题。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将精力集中在事业发展上,他们追求个人成就和职业成功,因此可能会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他们追求自由和个人空间,享受旅行、兴趣爱好和社交生活,可能会担心生育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限制。

3.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

对于女性来说,生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一方面,在传统观念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照顾孩子的义务;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也有着更多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参与的需求。这就导致了许多女性在面临生育选择时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选择了生孩子,则可能牺牲自己在事业上或者其他方面的机会;如果选择了不生或者晚生,则可能面临来自家庭或者社会的压力。



据《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妈妈面临着“三重角色”的挑战:职业角色、母亲角色和妻子角色。其中,“职场角色”是她们最难平衡和最易放弃的角色。报告显示,在所有受访职场妈妈中有近四成表示曾因为怀孕或者产假而被辞退或者降职;有近五成表示曾因为怀孕或者产假而错失晋升机会;有近六成表示曾因为怀孕或者产假而被同事歧视或者排挤。

4.社会观念的变化

社会观念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对于自身权利和利益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主张。她们不再把结婚和生孩子作为必然或者唯一的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独”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并被接受甚至推崇的现象: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独立消费……而独立也意味着更少地受到他人或者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干扰。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了不结婚或者不生育的生活方式,以追求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该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要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能单靠一项政策或措施,而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创造有利于生育的条件和环境。根据网上搜索的结果,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可能的措施:

1.优化生育政策

优化生育政策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三孩政策,放开了生育限制,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育权利和利益,消除生育歧视和惩罚,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立改废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限制和干预。
-取消各种形式的生育登记、审批、备案等手续,简化生育相关证明和材料的办理流程。


-取消各种形式的超生罚款、社会抚养费等处罚措施,取消对超生子女的教育、医疗、户籍等方面的限制。
-取消各种形式的奖励措施,如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避免对多孩家庭造成不公平。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阶梯式生育津贴长期发放机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优惠政策体系,包括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或者减免费用。

2.减轻家庭负担

减轻家庭负担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关键和核心。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经济责任而不敢或不愿生孩子。因此,必须从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制定实施分孩次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或免税规则,根据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 制定实施照顾多孩家庭的房贷贴息和返还政策,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优先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


- 优先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园同校就学,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或者减免学费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政策。


- 加快构建0-3岁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在社区、用人单位和商业办公楼宇等场所设立托幼机构或者配备托幼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养老机构或者配备养老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给予多孩家庭更高水平的保障。


3.平衡工作与家庭

平衡工作与家庭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和必要条件。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而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因此,必须从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支持男性参与家务分担、提供灵活工作模式等角度出发,帮助年轻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加大对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力度,在招聘、录用、培训、晋升等方面禁止对女性进行歧视或者骚扰,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惩罚机制。
- 保障女性劳动权益,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男性同工同酬,并在怀孕期间和产假期间给予特殊保护。

- 增加女性产假时间,并延长男性陪产假时间,在产假期间给予全额或者部分工资发放,并在产假结束后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 支持女性产后重返职场,在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心理辅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灵活工作安排。


- 提供灵活工作模式,在适当范围内推行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制度、临时休假制度等,并鼓励用人单位和企业为员工提供儿童照料服务或者补贴。


4.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氛围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促进。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受到社会舆论或者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对婚恋和生育产生了消极态度。因此,必须从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等角度出发,营造鼓励婚恋和生育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为:



一要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广泛倡导与鼓励青年生育导向相适应的人口观、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传播正能量和正面信息,增强青年人对婚恋和生育的信心和向往。



二要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消除对不同生育状态和选择的偏见和歧视,避免对单身、未婚、不育或者多育等群体进行过度渲染或者负面评价,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三要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和宣传多孩家庭的优秀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示多孩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激发青年人对多孩家庭的认同和向往。

三、结语

总之,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一个复杂而又紧迫的课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创造有利于生育的条件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口支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4

年轻人生育意愿越来越低,是多方面因素导致,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想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那就要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构筑一个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换句话就是要给年轻人安全感。

1.优化生育政策

优化生育政策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三孩政策,放开了生育限制,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育权利和利益,消除生育歧视和惩罚,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立改废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限制和干预。

取消各种形式的生育登记、审批、备案等手续,简化生育相关证明和材料的办理流程。

取消各种形式的超生罚款、社会抚养费等处罚措施,取消对超生子女的教育、医疗、户籍等方面的限制。

取消各种形式的奖励措施,如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避免对多孩家庭造成不公平。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阶梯式生育津贴长期发放机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优惠政策体系,包括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或者减免费用。

2.减轻家庭负担

减轻家庭负担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关键和核心。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经济责任而不敢或不愿生孩子。因此,必须从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实施分孩次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或免税规则,根据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制定实施照顾多孩家庭的房贷贴息和返还政策,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优先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

优先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园同校就学,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或者减免学费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政策。

加快构建0-3岁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在社区、用人单位和商业办公楼宇等场所设立托幼机构或者配备托幼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养老机构或者配备养老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给予多孩家庭更高水平的保障。

3.平衡工作与家庭

平衡工作与家庭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和必要条件。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而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因此,必须从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支持男性参与家务分担、提供灵活工作模式等角度出发,帮助年轻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对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力度,在招聘、录用、培训、晋升等方面禁止对女性进行歧视或者骚扰,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惩罚机制。

保障女性劳动权益,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男性同工同酬,并在怀孕期间和产假期间给予特殊保护。

增加女性产假时间,并延长男性陪产假时间,在产假期间给予全额或者部分工资发放,并在产假结束后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支持女性产后重返职场,在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心理辅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灵活工作安排。

提供灵活工作模式,在适当范围内推行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制度、临时休假制度等,并鼓励用人单位和企业为员工提供儿童照料服务或者补贴。

4.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氛围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促进。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受到社会舆论或者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对婚恋和生育产生了消极态度。因此,必须从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等角度出发,营造鼓励婚恋和生育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为:

一要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广泛倡导与鼓励青年生育导向相适应的人口观、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传播正能量和正面信息,增强青年人对婚恋和生育的信心和向往。

二要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消除对不同生育状态和选择的偏见和歧视,避免对单身、未婚、不育或者多育等群体进行过度渲染或者负面评价,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三要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和宣传多孩家庭的优秀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示多孩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激发青年人对多孩家庭的认同和向往。

第2个回答  2023-06-04

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降低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 经济压力: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往往较大,包括高房价、高教育成本和就业竞争等。年轻人可能担心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过重,因此推迟或放弃生育。

2. 职业发展:许多年轻人追求事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可能希望在事业稳定后再考虑生育。职业发展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这也会导致生育意愿的下降。

3. 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可能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和个人满足感。

4. 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关注个人兴趣、旅行和娱乐等方面,这可能会降低他们对生育的兴趣。

要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支持,如低息贷款、房屋补贴、育儿假期和托儿服务等,以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和养育子女的压力。

2. 提供灵活的工作环境:雇主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制度,如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和育儿休假等,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平衡职业和家庭责任。

3.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信息:提供全面的性教育、家庭规划和育儿知识,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生育和养育子女的重要性、责任和挑战。

4. 提高社会认同和支持:社会应该提倡尊重和支持家庭价值观,鼓励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为年轻人提供积极的榜样和社会认同。

5. 改善家庭政策和福利制度:政府可以改善家庭政策和福利制度,为年轻人提

供更好的养育环境和条件,如提供普惠性的儿童教育、医疗保健和福利补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第3个回答  2023-06-04

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文化观念、教育水平、工作压力等。

首先,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房价、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会给年轻人的生育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一些年轻人在面临就业困难、薪资低等问题时,也会选择推迟生育或不生育。

其次,文化观念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文化观念中,生育子女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观念越来越强烈,这也导致了生育意愿的下降。

再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而生育会对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产生影响,这也导致了生育意愿的下降。

最后,工作压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许多年轻人需要长时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也会使他们推迟或不愿意生育。

为了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府可以加大对生育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生育津贴和福利,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

2、 加强对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认识到生育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改善工作环境和减轻工作压力,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使他们更愿意生育。

4、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建设,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年轻人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总之,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为年轻人的生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6-04

年轻人生育意愿越来越低,是多方面因素导致,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育与个人发展的冲突,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想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那就要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构筑一个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社会公共政策体系,换句话就是要给年轻人安全感。
1.优化生育政策
优化生育政策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三孩政策,放开了生育限制,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育权利和利益,消除生育歧视和惩罚,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立改废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何限制和干预。
取消各种形式的生育登记、审批、备案等手续,简化生育相关证明和材料的办理流程。
取消各种形式的超生罚款、社会抚养费等处罚措施,取消对超生子女的教育、医疗、户籍等方面的限制。
取消各种形式的奖励措施,如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避免对多孩家庭造成不公平。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阶梯式生育津贴长期发放机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建立健全多孩家庭优惠政策体系,包括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或者减免费用。
2.减轻家庭负担
减轻家庭负担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关键和核心。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经济责任而不敢或不愿生孩子。因此,必须从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税收优惠、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等方式减轻家庭负担。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实施分孩次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或免税规则,根据子女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制定实施照顾多孩家庭的房贷贴息和返还政策,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优先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
优先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园同校就学,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实行免费或者减免学费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政策。
加快构建0-3岁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在社区、用人单位和商业办公楼宇等场所设立托幼机构或者配备托幼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养老机构或者配备养老设施,并给予财政补贴或者价格补贴。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给予多孩家庭更高水平的保障。
3.平衡工作与家庭
平衡工作与家庭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和必要条件。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担心自己无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而推迟或放弃生育计划。因此,必须从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支持男性参与家务分担、提供灵活工作模式等角度出发,帮助年轻人平衡工作与家庭。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对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力度,在招聘、录用、培训、晋升等方面禁止对女性进行歧视或者骚扰,并建立有效的投诉和惩罚机制。
保障女性劳动权益,在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男性同工同酬,并在怀孕期间和产假期间给予特殊保护。
增加女性产假时间,并延长男性陪产假时间,在产假期间给予全额或者部分工资发放,并在产假结束后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和职责。
支持女性产后重返职场,在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心理辅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灵活工作安排。
提供灵活工作模式,在适当范围内推行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制度、临时休假制度等,并鼓励用人单位和企业为员工提供儿童照料服务或者补贴。
4.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氛围是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的有力支撑和有效促进。目前,许多年轻人因为受到社会舆论或者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对婚恋和生育产生了消极态度。因此,必须从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等角度出发,营造鼓励婚恋和生育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为:
一要加强文化引领和社会宣传,广泛倡导与鼓励青年生育导向相适应的人口观、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通过各种媒体和平台传播正能量和正面信息,增强青年人对婚恋和生育的信心和向往。
二要倡导尊重多样性和包容差异,消除对不同生育状态和选择的偏见和歧视,避免对单身、未婚、不育或者多育等群体进行过度渲染或者负面评价,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三要塑造正向形象和榜样效应,通过各种方式表彰和宣传多孩家庭的优秀事迹和感人故事,展示多孩家庭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激发青年人对多孩家庭的认同和向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