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1

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将研究焦点放在心理健康的个体上,特别是那些所谓「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尝试归纳出那些对生命感到满意、能发挥潜能又具有创造力的人的共通点。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这种着眼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企业与人一样,也有同样的需求: 首先是事业能够继续开展下去的“基本生理需求”; 能够持续盈利的“安全需求”; 接下来是能够维持与同行其他公司收益水平相当的“社会需求”; 能够被社会认可的“自尊需求”; 最后是成为业内佼佼者的“自我实现需求”。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