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如题所述

错了,并不是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引发了一战,而是德意奥三国的矛盾和俄法矛盾激化造成的产物。
意大利在北非与法国的矛盾,奥匈帝国在巴尔干与沙俄帝国的矛盾促成了德意奥的同盟。
德国一开始并没有把英国纳入征服计划里,因为英国人已经明确表示对战争不感兴趣,而且还会站在德国的一边,所以施丽芬计划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然而1906年英国大选,著名的亲德政府突然垮台,取而代之的是保守派的中立政府,英国又回到了坐山观虎斗的局势,
当时欧洲唯一能和德国抗衡的只有法国,虽然法国在1878年普法战争中惨败,但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英国历来都是帮着老二打老三,自己做老大的独特风格,他的目标更倾向于如何发展殖民地以及剥削沙俄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英国势力的渗透让伦敦方面忘记了欧洲大陆这个火药桶。
一战的起因是塞尔维亚的枪击事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隔天沙俄帝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奥匈帝国不撤军的话那么俄国将介入战争。
德国立刻给沙皇发去电报,用自己强迫的武力逼迫沙皇的中立。
第三天沙俄帝国参战,德国立刻给法国发去电报要求法国解除德法边境所有军队武装,而根据俄法同盟协定,若一方遭受攻击时另一方应当无需照面立刻加入战争。
法国沉默以对,等待他们的则是德军的宣战。
这就是一战的战斗顺序,你会惊讶的发现英国和比利时去了哪里。
这就是重点。
战争打响后英国并没有表态,国内的光荣中立政策并不希望国家卷入战争,虽然英国是当时地表最强大的国家。
不过德国在1900年开始疯狂建造海军时让英国看到了恐慌,自从亲德政府下台后英国对德国就一直抱有敌意。
但英国总体并不想加入战争,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却一意孤行执行施丽芬计划,也就是绕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北部地区,争取2周之内拿下巴黎。

比利时的中立地位不容置疑,受伦敦条约影响基本法国都没有在法比边境线设防,所以当德军开进比利时的瞬间英国感到无比震惊。
英国方面立刻给柏林发去了电报,表示德国必须尊重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否则英国将加入这场战争中去。
小毛奇知道,一旦德国退出了比利时直扑法军重点防守的梅斯地区时,施丽芬计划将彻底流产。
根据数以万计的间谍反馈的是,法国在梅斯地区有将军8个集团军,而由于意大利的中立导致法国在意法边境的7个军随时可以抽调进行回防。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小毛奇一意孤行坚持从比利时进军,这也就导致了英国加入了战争。
随着英国的加入,意大利、葡萄牙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能自治领也加入了战争,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就被淹没。而日本的加入更是让德国在太平洋和亚洲的殖民地毁于一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